愛爾眼科再陷風波!4家醫院涉嫌出具虛假診斷證明
天天康養訊,近日,國家衛健委在具體排查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三省的93家愛爾眼科醫院後,發現其中4家醫院涉嫌出具虛假診斷證明。.
患者自己填手術時間以通過體檢
2024年8月,認證爲“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的@急診向日葵艾芬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寄送了一封舉報信,舉報愛爾眼科多家醫院存在僞造診斷證明的行爲。具體而言,愛爾眼科僞造患者的近視手術時間,以幫助患者通過有關機構的體檢要求。
艾芬在寫給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舉報信中提到,爲患者完成近視手術後,愛爾眼科醫院工作人員不填寫診斷證明上的手術時間,在醫生簽名和醫院蓋章後,將診斷證明、醫生簽名時所用的筆一併交給做完近視手術的患者或家屬,囑咐對方自行填寫虛假的手術時間,再交給相應部門或機構以通過體檢。
近日,艾芬通過社交平臺公開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給她本人的信訪回覆單。回覆單顯示,國家衛健委近期在具體排查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等三省的93家愛爾眼科醫院後,發現其中4家醫院涉嫌出具虛假診斷證明,分別是江蘇南京愛爾眼科醫院、揚州愛爾眼科醫院、安徽蚌埠愛爾眼科醫院、湖北咸寧愛爾眼科醫院。
據媒體報道,對上述回覆單的內容,愛爾眼科11月20日公開回應稱,回函中所提到的有關醫院違規事宜,屬地監管部門已經給予相應處罰,相關涉事醫院已按照監管部門要求進行了整改,愛爾眼科醫院集團也按照內部規定,對涉事醫院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嚴肅處理。
艾芬曾多次爆料愛爾眼科不當行爲
艾芬是一名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急診科大夫,也是一名參與武漢新冠疫情救治工作的醫生,因此被人稱爲“抗疫醫生”。
從2020年底開始,艾芬一直通過社交平臺爆料發聲,內容不僅涉及自己,還包括其他自稱曾在愛爾眼科就醫的患者訴求。
2023年12月,艾芬在個人社交賬號發文稱,貴港愛爾眼科醫院醫生在手術檯上用拳頭猛擊患者頭部,該事件引發熱議。
隨後,貴港愛爾眼科公衆號於12月21日凌晨發佈《關於“醫生手術檯拳擊患者頭部”網傳信息的聲明》稱,經調查瞭解,此事發生於2019年12月12日。患者覃某,診斷左眼白內障,左眼晶體脫位,術前視力光感。患者診斷明確,行左眼晶狀體摘除(非正常晶體)+眼前節玻璃體切割手術。手術過程中,由於是局部麻醉,患者有手術不耐受,伸手向上試圖摸眼部,眼部附近爲手術無菌區域,一旦觸摸將可能造成感染,且手術正在進行,醫生爲避免發生危險,情急之中用手迅速錘壓提醒患者,不存在傷害患者的動機和行爲。
2023年12月21日,艾芬再次爆料,貴港愛爾眼科醫院涉嫌賄賂公職人員。12月23日下午,貴港市紀委監委發佈“情況通報”稱,已成立調查組,依規依紀依法對相關情況開展覈查處理。同時,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成立的調查組初步認定,貴港愛爾眼科醫院還存在其他嚴重違反集團規定的問題,應承擔相應責任。
醫療事故頻發還涉嫌行賄
愛爾眼科作爲眼科行業的龍頭企業,2023年營收突破200億元,體量在壯大的同時,也經常因爲醫療事故被推上風口浪尖。
愛爾眼科旗下多家醫院曾因價格欺詐、醫保金使用違規、醫生無證執業、手術器械破損等被罰,還出現過廣告違法、過度醫療、重複收費等問題。
2017年,武漢愛爾眼科因人工晶體安裝失誤,導致患者左眼失明。
2018年,葫蘆島愛爾眼科因診療過失,導致患者視網膜脫落。
2021年1月,有患者質疑在愛爾眼科就診時,醫生沒有仔細檢查其眼底,以致延誤發現及治療視網膜脫落的時機,導致出現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以及右眼幾乎失明的情況。
不僅是醫療事故,愛爾眼科還因發佈虛假廣告被點名。2020年7月,愛爾眼科在多個公衆號上宣稱“裸眼視力將納入中考評價指標”,而後卻被教育部闢謠。
此外,2024年5月22日,“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處理結果告知書”顯示,無錫市監管局在2023年10月10日收到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轉辦的關於“無錫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涉嫌商業賄賂”的舉報,現已調查終結,處理結果是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沒收違法所得約3.197萬元,罰款20萬元。
前三季度業績增速下滑
愛爾眼科的主要業務包括屈光項目、視光服務項目、白內障項目等。
根據愛爾眼科最新公佈的三季報,雖然公司業績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卻出現顯著下滑。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163.02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歸母淨利潤34.52億元,同比增長8.5%。而上年同期,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爲22.95%和34.97%。
單季度來看,公司第三季度業績下滑較爲明顯,愛爾眼科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7.56億元,同比下降0.68%;實現歸母淨利潤14.02億元,同比下降4.56%。
不過,從整個眼科行業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眼科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速均顯著放緩。
據新浪財經報道,行業整體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伴隨着經濟增速的放緩,全社會的消費意願延續了2023年中以來的低迷氣氛,這對重心放在消費眼科領域的民營眼科醫院的量和價均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2023年末,第四批國家高值耗材集採(人工晶體國採)落地並於2024年5-6月在全國各省份陸續實施。人工晶體集採雖導致採購成本降低,但收入端的價格也會有所下降,疊加以及DRG控費影響,相關手術業務的利潤空間被顯著壓縮。
“買買買”背後商譽問題凸顯
實際上,愛爾眼科的擴張之路跟其大範圍收購脫不開關係。
2024年6月,愛爾眼科公告稱,擬以13.44億元收購重慶眼視光、周口愛爾等52家醫療機構部分股權,收購後公司的醫療網絡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公司的商譽將在65億的基礎上繼續提升。按收益法評估,此次收購的大部分醫療機構的評估值均超過2023年末對應的淨資產。
隨後,在今年8月份,愛爾眼科再次發佈公告,公司擬收購虎門愛爾、運城愛爾等35家醫院股權,合計對價8.98億元。
再看去年,2023年1月、9月、11月,愛爾眼科三次公告分別收購了14家、19家、7家醫療機構,共計40家。
愛爾眼科曾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通過自建和收購眼科醫院的方式基本實現了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佈局。
而大手筆的併購,雖然可以鞏固愛爾眼科在眼科醫療市場的地位,但也累積下了鉅額商譽。
2019—2023年,愛爾眼科商譽分別爲26.38億元、38.78億元、43.17億元、54.58億元、65.33億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愛爾眼科賬面商譽餘額爲87.17億元,愛爾眼科表示,主要系本期支付現金的非同一控制下股權收購增加所致。
截至2024年6月30日,愛爾眼科擁有境內醫院311家,門診部202家,海外已佈局140家眼科中心及診所。
二級市場方面,愛爾眼科近兩年的股價也並不好看,截止今日收盤,愛爾眼科收跌1.18%,報收15.01元/股,總市值爲1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