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繁榮推動芯片業重新洗牌

參考消息網2月1日報道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1月26日報道,人工智能(AI)的興起正在撼動芯片行業,並可能有助於在不同參與者之間重新洗牌。最近幾天公佈的第一波年度業績已經表明,市場正趨向於分化成兩大陣營:追趕人工智能浪潮的人和其他人之間的差距開始擴大。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由此預計今年將恢復強勁增長,收入可能增長25%。此前該市場經歷了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後的蕭條。

作爲蘋果和英偉達的主要供應商,這家芯片巨頭已經明確表示,它預計這種增長“將受到對人工智能的強勁需求的支持”。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在1月18日表示:“我們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關鍵參與者。到目前爲止,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看到的一切都來自臺積電。”

爲了滿足這種強勁的需求,尤其是對最先進芯片的需求,這位高管本週會見了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英偉達提供了用於運行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部分圖形處理器(GPU)。

將在2月21日公佈業績的英偉達今年可能會開始發現自己部分處於競爭對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的陰影之下。該公司尚未公佈業績,但分析師預計,這家制造商的年利潤將飆升。AMD已經推出了旨在趕上競爭對手芯片的新一代芯片。它的市值已達到近300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不過這還不足以給黃仁勳留下深刻印象。黃仁勳宣稱,“今年將是重要一年”。英偉達去年市值超過了1萬億美元。

芯片設備的支柱企業阿斯麥公司在上季度的訂單量環比增長了兩倍多。法國奧多BHF公司分析師斯特凡納·烏里指出:“阿斯麥的成功之處在於高帶寬內存領域,而這一切都是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英偉達在生產GPU的過程中使用了阿斯麥製造的設備。

阿斯麥的旗艦產品極紫外線光刻機(EUV光刻機)的一份訂單通常需要12到18個月才能交付。然而,該公司也面臨着來自臺積電等大客戶的訂單在2023年放緩的問題。現在它預計2024年的銷售將保持穩定,被其稱爲“過渡年”,然後在2025年會出現“顯著增長”。

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在公佈其年度業績時也得出了類似的過渡之年的看法。這家企業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汽車領域,這兩個領域的增長不那麼有活力,甚至由於庫存調整而停滯不前。

在大西洋另一邊的競爭對手德州儀器公司也觀察到了同樣的情況。業務同樣集中在工業和汽車領域的該公司預計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將低於預期。不過,意法半導體可以從第二波人工智能浪潮中受益,最終將看到軟件功能直接集成到它將要銷售的傳感器中。

市場對英特爾的失望更爲明顯。這家代表美國昔日半導體輝煌的企業表示,預計下個季度的收入達到122億至132億美元。這低於華爾街的預期,導致其股價應聲下跌近12%,儘管該公司預計業績在2024年剩餘時間將逐季改善。

這家總部位於聖克拉拉的公司高度依賴剛剛脫離庫存過剩時期的個人電腦製造商。英特爾自2021年以來在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的推動下開始了雄心勃勃的重組,旨在成爲一家大型代工廠,即通過投資世界各地的工廠網絡爲他人制造芯片。但這條道路依然還很漫長。

人工智能浪潮也將會帶動英特爾嗎?在面臨日益激烈競爭的數據中心領域,英特爾預計,對人工智能的需求也將推動對其傳統服務器處理器的需求。這還不是全部:在去年12月底發佈了最新一代芯片後,該公司還計劃在人工智能加速器方面取得進展。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的格倫·奧唐奈分析說:“雖然遠遠落後於英偉達,但它正在縮小差距。英特爾在人工智能領域被低估了。”

英特爾可以期待看到一個利基市場的蓬勃發展:用於個人電腦的人工智能芯片,旨在更好地管理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應用程序。佛瑞斯特研究公司指出,“預計該市場今年將緩慢增長,2025年將起飛”,這“對英特爾來說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編譯/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