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Zen 5 CPU將於第二季度採用臺積電3nm工藝製造 並於第三季度量產

據報道,AMD 正在兩個不同的代工節點上製造即將推出的"Zen 5"和"Zen 5c"CPU核心芯片(CCD),爲即將推出的Ryzen"Granite Ridge"臺式機處理器、"Fire Range"移動處理器和EPYC"Turin"服務器處理器提供基礎的Zen 5 CCD將在4納米EUV代工節點上製造,這一節點比該公司目前製造"Zen 4"CCD的5納米EUV節點稍先進一些。

另一方面,"Zen 5c"CCD,或高密度配置純"Zen 5c"內核的芯片組,將在更先進的 3 納米 EUV 代工節點上製造。這兩種 CCD 都將在 2024 年第二季度投入量產,預計下半年推出產品。

"Zen 5c"芯片組擁有龐大的 32 個內核,分佈在兩個各有 16 個內核的 CCX 中。每個 CCX 有 16 個內核,共享 32 MB 三級緩存。這 32 個內核每個都有 1 MB 的二級緩存,總共 64 MB 的三級緩存,這就是 AMD 轉向 3 納米代工節點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電壓,"Zen 5c"內核可以被看成"Zen 5"的高度緊湊型變體,它的工作電壓帶低於其較大的兄弟型號,但 IPC 或指令集沒有任何變化。

採用 3 納米制程的決定可能是爲了在較低的電壓下提高時鐘速度,以便在 IPC 和內核數量之外,利用時鐘速度提高性能。

採用"Zen 5c"芯片組的EPYC處理器將採用不超過 6 個這樣的大型 CCD,最大核心數爲 192 個。普通的"Zen 5"CCD 在單個 CCX 中僅有 8 個內核,內核之間共享 32 MB L3 高速緩存;TSV 提供 3D 垂直高速緩存,以便在特殊型號中增加 L3 高速緩存。

在AMD Zen 5架構平臺中,最關鍵的核心運算芯片是由臺積電以3納米制程製造。此外,HPC 平臺 MI300 系列也已投入量產,採用臺積電的 4 納米和 5 納米工藝。訂單勢頭有增無減,臺積電今年從 AMD獲得的先進製程訂單勢頭非常強勁。

業內分析認爲,3 納米工藝的量產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據估計,AMD 新的 3nm 工藝 Zen 5 架構平臺將在第二季度左右進入晶圓量產階段。屆時,產能有望逐月提升。

目前,關於 AMD Zen 5 內核架構的信息還不是很多,但從該公司的官方聲明來看,它將提供更多的功能:

提高性能和效率

前端重新管道化和寬幅問題

集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