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聰慧:今年不容我們犯任何錯誤

撰文/ 張霖鬱

編輯/ 黃大路

設計/ 師 超

2024年4月19日,安聰慧再次站上舞臺中央,發佈極氪009光輝。這款最終定價爲78.9萬元的四座超豪華MPV把極氪拉昇到吉利控股旗下除沃爾沃和路特斯品牌以外從未到過的價格區間。品牌向上,一直是安聰慧以及整個管理層的夢想。

2017年3月19日,吉利汽車曾聯合承辦了一場“向上馬拉松中國公開賽”。“向上馬拉松”就是爬樓梯比賽,把一座城市最高的樓作爲比賽場地,誰先爬到頂層,誰就是冠軍。

這一活動也隱喻了吉利汽車對品牌向上的渴望與決心。

那一天的比賽場地是位於上海陸家嘴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這座樓共101層,樓層數對選手來說足夠刺激。

安聰慧當時的身份是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兼CEO,他當天領跑,身着一身專業運動裝。團隊爲他制定的計劃是象徵性地爬到20層,之後從一個小門出去,然後坐直梯到頂層,最後爲獲獎運動員頒獎。

比賽開始後,安聰慧當時的助理在20層左等右等,始終沒等到人。如果他找不到安聰慧,意味着接下來的流程處於不確定性,在雲集了社會各界人士以及諸多明星的公衆活動上,這種不確定性是絕不允許發生的。

助理趕緊問樓道內執勤的保安:看到領跑的那個人了嗎?對方說:早就上去了。

安聰慧後來解釋自己臨時改主意爬到頂樓的原因,“爬到20層身體沒什麼感覺,我想再挑戰爬一爬”。

這件事暗示了安聰慧的個性:富有耐力和韌性,競爭只會激發他的鬥志。

3月17日,安聰慧早上8點半出現在軒轅之學北京總部,他比既定9點開課時間早到半小時,這次是巨浪4期學員第六模塊“汽車營銷新思維”的學習,安聰慧作爲導師分享自己的經驗。

安聰慧外表像位書生,身形纖瘦,說話聲音不大,但他骨子裡是一位運動員。開場,他就歡迎與學員直接交流,而不是刻板地演示PPT。與安聰慧隨行的是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陳奇,他和學員分享的主題是“技術突破與用戶價值雙重驅動的智能駕駛研發創新”。

連續從0-1

從某種意義上說,安聰慧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但與新勢力創業者們不同,他幾次創業都是在吉利體系內。企業處於不同階段,創業的內容和定義也不同。

早在2002年前後,吉利因採購豐田發動機而與對方發生摩擦,隨後安聰慧帶領團隊成立了CVVT發動機項目組,推出自研發動機。三年後,吉利自主研發的首款CVVT發動機JL4G18正式投產,這爲吉利進化爲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汽車品牌墊定了重要的基礎。

其次是帝豪EC7,這款價位在8萬元-10萬元的轎車已成爲吉利史上的一款“殺手”車型,背後的主導人正是安聰慧。2006年他接手這一項目時,剛40歲上下。很長的一段時間,帝豪車型扛起了吉利品牌,完成了產品升級。2016年,帝豪累計銷量爲100萬輛;2020年,累計銷量實現300萬輛,帝豪也是吉利多年來唯一持續迭代的車型。

2013款吉利帝豪EC7/EC7-RV▼

2013年,收購完沃爾沃的第三年,吉利的歐洲研發中心成立,即CEVT,總部設在瑞典的哥德堡,這是吉利真正擁有國際化視野,並進一步打造自己研發核心能力的重要一步,安聰慧就是CEVT的核心成員。

時任CEVT董事會成員▼

這個研發中心,首次推出CMA平臺,爲下一步孵化領克起到了關鍵作用。領克品牌是吉利爲擺脫低端形象而進行品牌向上的一步棋。在佈局領克之前,吉利已經把平臺打造好。

CMA平臺之後,安聰慧立刻帶領團隊開發浩瀚架構,這是面向純電智能車型的平臺架構,立項之初,浩瀚架構就考慮了整個吉利控股集團內不同品牌之間包括沃爾沃的共用問題。

立項那年是2016,平臺對外發布卻在2020年9月,5年共投資超200億元。亮相那天,安聰慧講解時慷慨激昂,之後的諸多采訪中,談及這一平臺時安聰慧都像在談論自己一個引以爲傲的孩子,提及頻率高。

這一平臺的首款車型是以領克品牌概念車Zero concept向外推廣的,7個月後,也就是2021年4月15日,這款概念車化身爲極氪001,極氪這一吉利旗下的全新純電高端品牌也在同一天對外官宣。隨後的上海車展上,當時極氪以及極氪001成爲吸睛話題,連外媒都長篇報道。

浩瀚平臺爲極氪品牌以及吉利控股旗下各大品牌的新能源轉型提供了關鍵性的根基。極氪推出的時間大大晚於2015年前後創立的諸多新勢力品牌,很多人誤認爲吉利的新能源轉型節奏慢了,但殊不知在新勢力紛紛成立之初,安聰慧以及團隊正開始默默打地基,這是冰山下的基石,爲極氪的產品力做了充足的準備。

不久的未來,極氪以及吉利旗下其他品牌新能源車型將爆發的產品力以及速度是可以想見的。

這就是安聰慧所說的“極氪今天的成果不是去年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在十年前、八年前、六年前整個吉利控股對新能源產業整體的佈局、投入到現在形成的結果。汽車行業未來的競爭是靠體系化、綜合能力,而不是簡單靠某一方面、靠某個長板來決定整個水桶的容量。這一形成不是短期的,而是依靠你對戰略堅定的長期執行形成的結果。這是吉利控股的優勢。”安聰慧說。

自2021年上海車展極氪品牌及旗下首款車型極氪001亮相後,至今旗下共推出了5款車型:極氪001、極氪007、極氪009、極氪X和極氪001 FR,每一款車型都準確打入了一個細分市場,併成爲該細分市場的標杆。今年初,極氪推出了新款極氪001,上市後累計大定近4萬單,大有將獵裝市場從小衆做成大衆的趨勢。據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銷售的獵裝車型中,60%是極氪001。截至2024年3月,極氪品牌累計交付量接近23萬輛,更重要的是,旗下沒有一輛車發生自燃。

創立極氪後的體悟

安聰慧此次課程中再次強調了他一以貫之的觀點,即新能源汽車是全鏈路、全體驗和全生命週期的競爭。“現在新能源汽車交付是一個新的里程開始,你必須在交付後對車輛不斷迭代、升級,最重要的是廠家必須對問題進行快速反應。”他說。

作爲一位從燃油車時代打拼過來的領軍人物,轉型到純電智能時代,他又重新帶隊殺入這片戰場。在互聯網公司轉型造車的企業與傳統車企爭奪話語權的大環境中,極氪取得了月銷過萬的成績。2024年3月,極氪共交付了13012輛車,同比增長95%;2024年第一季度共交付33059輛車,同比增長117%。

安聰慧是中國汽車界少有的既在燃油車又在新能源車一線搏殺的高層。所以,他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洞察更具有說服力。

安聰慧說:“大家認爲新能源汽車比造燃油車簡單,容易進入這個行業,我不這麼認爲。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比傳統汽車更難。雖然純電車型零部件的數量確實比燃油車少了大概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但這是從零部件的數量來看,我這裡講的不是總成級的,但另一方面,新能源車的軟件比燃油車起碼多了10億行代碼,真正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是智能化水平。”

他說,整個吉利控股能否在新能源時代建立整個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這是核心競爭力。與傳統汽車時代是一樣,誰掌握和形成整個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這家企業就有競爭力。傳統汽車時代,廠家要掌握髮動機、變速箱的核心技術以及一些關鍵零部件,但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他認爲產業鏈發生變化,比如浩瀚架構,已不是簡單的覆蓋底盤,這也是吉利堅持開發金磚電池的原因。

這便是吉利正在打造的“一縱一橫”理念中“一縱”的體現,縱向正是指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一橫”則是指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的全鏈路、全場景以及全生命週期的生態協作。“一橫一縱”是安聰慧掌舵極氪後在不同場合在提及新能源業務時反覆強調的新佈局。他說,只有不斷加強橫向的生態協同,才能打造更極致的用戶體驗。

正是基於“一橫一縱”新佈局的邏輯,從2021年初創立極氪品牌開始,安聰慧深刻體會企業的組織架構與燃油車時代不同。他認爲即便同一個品牌,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業務的管理架構都應該有所不同。

“極氪走了第三條路。第一條路是傳統汽車轉型到新能源汽車,品牌沒有變,組織架構也沒有變。他們在整個大的體系內造新能源車,無論是混動還是純電動,這是一類;第二類企業是沒造過車,就是所謂新勢力車企。特斯拉雖沒造過車,但它進入時間早,掌握和了解了汽車的基礎東西,所以產品靠譜。這兩類企業都有他們的優勢。”

“第一類企業的優勢是在汽車製造方面的基礎,質量、供應鏈、安全標準等,簡單說,車靠譜;第二類企業,他們在用戶思維做的比傳統車企要好。極氪進入新能源賽道,走的是第三條路,把這兩者的優勢結合在一起。極氪從吉利汽車分拆出來,如何把汽車行業本身的優勢結合到極氪,同時又有用戶思維的優勢,兩者形成極氪品牌。去年極氪在30萬元以上的細分市場銷量第一,今年在20萬元以上,在這個細分市場我們的銷量也仍是第一,當然未來還有很大的挑戰。”安聰慧說。

他對2024年整個團隊的要求是:“今年內部會議,我也分享了個人關鍵指標,極氪未來想要成功,今年不容我們有任何的犯錯,一旦犯錯就會全盤皆輸。”

冰山下的智能基座

作爲極氪智駕負責人陳奇,他是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當天也爲學員分享了智駕方面的話題。

陳奇之前在華爲任職17年,曾是華爲自動駕駛團隊創始人、自動駕駛研發部部長,他2021年四季度加入極氪。

他說,智能駕駛是一場馬拉松,它的發展不能依靠短期的衝刺,關鍵在於對節奏的合理把控。只有爆發力和耐力並存,才能打贏這場智能化戰爭。另外,智能駕駛比拼的是全方位的內功。

“冰山上面是用戶看得到的功能和體驗,但實際上這個功能,看起來好像上萬人的團隊或者幾千人、幾百人的團隊或科技公司都能做出來,現實中,體驗差之千里。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冰山下面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極氪智駕團隊構建了完整的研發體系,這個體系涵蓋了研發的流程體系、算法評估體系、軟硬件工程化體系、數據閉環體系、性能監控體系甚至到文化層面的建設,這些我們比喻成智能駕駛的內功,是極氪快速發展、長久發展的根本。目前來說,智能駕駛這個行業也不存在捷徑,任何想走捷徑的企業基本上最後都走了彎路。”陳奇說。

在與學員的交流中,陳奇分享了自己關於智能駕駛的體驗能否標準化的看法。他說:“理論上好像可以,但實際體驗下來,每家車企的智能體驗差距非常大,現在沒有一家能全盤做成標準化,這裡面涉及到的硬件和軟件太多太複雜。所以,現在很多廠家都在佈局自己智能能力。”

極氪成爲吉利控股新能源轉型的排頭兵,承擔了極爲重要的責任。極氪在短期內取得業績,背後其實是整個吉利控股體系力、平臺化、研發能力等多股力量協同共進的結果。

安聰慧作爲極氪的領頭人,清晰地認識到極氪從第三條路加入新能源賽場的差異性,他在保留既有優勢時,也摒棄了新賽道上不再起效的過往經驗。安聰慧本人也成爲中國汽車界橫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兩個領域並同時證明自己實力的少數幾位企業高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