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處處好“豐”景 萬糧盡歸倉

年豐時稔,穰穰滿家。金秋時節,行走在黔中大地,入眼皆金黃,萬糧盡歸倉,“豐”景美如畫。

9月以來,我市70餘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收穫期,進入10月中旬,全市水稻收割已經接近尾聲。2024年,我市水稻產量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平均畝產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其中,西秀區舊州鎮羅官村對優質水稻示範點進行測產驗收,最高(畝)產量達到802公斤,平均單產也達到了758.46公斤。

建設高標準農田,築牢豐收“耕”基

9月24日,紫雲自治縣壩羊鎮紅院壩區廣袤的稻田基地,沉甸甸的稻穗壓低了頭,處處洋溢着豐收的景象。3臺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稻田裡來回穿梭,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轉眼間金黃的稻穗就變成了一車車稻穀。

紅院壩區總面積1386畝,是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點,該壩區由2550塊小塊田改建成28塊大塊田,水稻種植從育秧、打田、插秧、收割等主要環節實現機械化作業,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減少了種糧成本。

壩羊鎮黨委書記楊開勝說:“今年是紅院壩區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第二年,秧苗插下田後長勢喜人,稻穀顆粒多且飽滿,經初測畝產量1500斤以上。”

在關嶺自治縣上關鎮宜所村,通過實施田塊“小並大”工程,提高宜機化率。按照一定的等高線,採取“大彎就彎,小彎取直”的方式,將宜所村示範點區域內的399塊地塊合併成了52塊。

良田與差田的區別有多大,宜所村黨支部書記楊兵算了一筆經濟賬:“高標準農田改造前,種糧食只能人挑馬馱,4個人一天才能收割一畝田的穀子。就算每人每天80元工資,一天也需近300元。高標準農田建設後,可實現機耕機收,140元就能收一畝,一畝田大概能收1200多斤穀子,大大節約人工和時間成本。如果自己不想種田,還可流轉土地給合作社,一畝也有800元收入。”

高標準農田,一頭連着千家萬戶,一頭連着糧食安全。建設高標準農田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農民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民生工程。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始終堅持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根據“三區三線”最新成果劃定,全市現有永久基本農田總面積253.42萬畝,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設高標準農田132.12萬畝,爲農機下田作業提供更加有利的設施條件,爲水稻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推廣良種種植,鋪就豐收“稻”路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

9月24日,普定縣定南街道隴財村水稻種植示範基地進行測產驗收工作,該示範基地共種植4個品種,分別是瑞優相絲禾、川優3727、築香19以及順兩優黑佔黑米,其中前三個爲新品種,順兩優黑佔黑米去年試種後已取得良好效果,今年進行小範圍推廣種植。

經測產,順兩優黑佔黑米平均畝產爲611公斤,另外三個品種畝產可達650公斤,相比傳統品種水稻產量增加了50公斤。

隴財村村民王發勇說,“今年在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種植的水稻品種好、產量高。希望將這些品種推廣給更多村民,增加村民收入。”

同樣,在素有“黔中糧倉”的平壩,近年來也在不斷改良“金麻粘”稻種品質。

自2022年以來,平壩區不斷開展“金麻粘”品種繁育,進一步推廣平壩大米地理保護標誌工程產品“金麻粘”品種。同時,平壩區農業農村局與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貴州大學等多個農業科研單位緊密合作,提升育秧技術助力平壩水稻種植高質量發展。

在西秀區劉官鄉大黑村,一場“優質水稻新品種瀘香優219推廣及應用”項目田間驗收現場會上,經測產,該水稻新品種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同樣,該品種在西秀區黃臘鄉的推廣種植也傳來了好消息,經測產,畝產達630公斤。

“瀘香優219水稻品種有早熟、抗寒、帶香味等優點,比較適合安順1200至1400米的中高海拔地區栽種。通過示範推廣,目前全市推廣瀘香優219水稻種植達到1.7萬畝,其中西秀區種植面積7000餘畝。”安順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正高級農藝師張家洪說,正常情況下,該品種畝產量在630公斤左右,比安順水稻平均單產要高出許多。

張家洪介紹,從2000年至今,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審定了7個水稻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均凸顯出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發展優勢,爲安順水稻種植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機械化技術推廣,按下豐收“加速鍵”

滿目金黃,稻香瀰漫。近日,鎮寧自治縣雙龍山街道張官壩區迎來一年最爲熱鬧的時刻,飽滿的稻穗捲入農機,變成粒粒金黃的稻穀。

村民伍祥倫一大早就聯繫好了收割機爲自己收割水稻,看着一粒粒金黃飽滿的稻穀,伍祥倫笑着說:“我種了3畝水稻,今年的穀子是這幾年以來最好的一年,一畝大概能產1000多斤,機械收割,很快就收割完成。”

在平壩區羊昌鄉雲頭村水稻種植戶趙煥章家的5畝水稻通過與安順市平壩區君合科技農業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實現了全程託管。該公司開展的全程託管模式包含整地、育秧、機耕、機插、機防、機收及稻草機械化回收利用等一整套服務,不僅解放了人工勞動力,還實現了高效高產高品質。

“2024年我們公司開展全託管水稻種植面積800餘畝農田,全部通過水稻全程機械化服務。”該公司負責人楊劍君介紹,機械化作業能夠大幅提高作業效率,減少人力投入和耕種時間,提高農田的綜合利用率。

在安順各地,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已經廣爲推廣。從水稻精量播種、機械化插秧,到植保無人機施肥打藥、聯合收割機收割等“一條龍”服務作業的不斷涌現,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進入“快車道”。

2024年,省農業農村廳下達安順市7.2萬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任務。市農機中心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多措並舉,圓滿完成7.2萬畝水稻生產機械化示範推廣目標任務。

“水稻種植機械化的使用推廣,有效降低勞作強度,對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擴大種植面積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農機社會化服務大幅提高水稻收割效率,減少勞動成本,爲稻穀收割歸倉按下了‘加速鍵’。”安順市農機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恆建說,今年,全市建設水稻全程機械化示範點11個,推動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此外,全市已建成6個區域化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確保水稻及時收穫、烘乾,有力保障糧食“顆粒歸倉”。

來源:安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