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終老》日夜顛倒、暴躁、妄想…失智警訊

阿公生活多能自理,也能融入羣體。(黃子明攝)

阿傳阿公頗能配合照服員的要求。(黃子明攝)

臺灣約有28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將在2065年逼近90萬人,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失智患者尚未確診。醫師分析,原因在於重度失智者可能已臥牀、失能,或是輕度失智誤以爲自己只是記憶不好,而未前往就醫。

曾有一名7旬老翁,記性變得越來越不好,也開始出現幻想,懷疑東、懷疑西。家人見狀後,誤以爲罹患精神病,導致老翁延誤就醫,所幸在確診後得到妥善的治療,家人也在醫師指導下,學會與他相處,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甄瑞興表示,除了記性不好,失智症患者也常有日夜顛倒的問題,因對時間沒有概念,可能晚上不睡覺吵着出門,或是脾氣暴躁、處理事情的能力變差。舉例來說,原先邏輯好的人,可能突然忘記遙控器怎麼操作,或是不曉得如何使用提款機。

此外,在失智症患者中,有3到4成可能出現幻覺、妄想,常有失智者懷疑另一半有外遇、誤以爲他人想偷竊、看見不存在的東西等。甄瑞興說,民衆多誤以爲失智是老化所致,若未伴隨妄想、幻覺,家屬可能就不急着找醫師協助,不僅拉低了失智症患者的診斷率,亦未能讓病患及時受到妥適的治療。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國內失智症的診斷率存在城鄉間的差距,臺北地區由於資源多,較能滿足失智者的就醫需求,診斷率也就較高,但在金門、連江等偏遠地區,失智症專長醫師經常不足,診斷率也較低,相關單位應重視這個問題,及早找出潛藏的失智症家庭。

爲提升失智症確診率及照護,衛福部2017年訂出「2020失智友善臺灣555」的目標,期許5成以上的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5成以上的失智症人口獲得診斷及服務,5%以上民衆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但失智症協會表示,許多民衆對政府的失智症照護計劃仍不太清楚,政府宣傳還需再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