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新規下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發布數量將大幅增長

綠色發展成爲今年服貿會上的重要議題之一。9月14日,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李菁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的ESG政策發佈後,中國上市公司的ESG報告發布數量保持穩步增長。隨着政策的正式實施,可以預見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的數量將大幅增長。

新政不斷出爐促進ESG信息披露 “漂綠”等行爲應加強監管

今年以來,針對ESG領域的新政不斷出爐。如財政部《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和上海深圳北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進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機制,明確了信息披露的規範和標準。

李菁認爲,新規則借鑑了國際成熟的標準和框架,同時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制定了反映國情的披露指標,如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等,體現了國際化和本土化的融合。

“新規堅持強制和自願相結合的原則,強制重點上市公司加強ESG信息披露,鼓勵更多其他上市公司參與其中,通過設定一定的緩衝期,幫助上市公司逐步適應新規。”李菁還指出,在披露質量方面也將顯著提升,促進了上市公司對ESG理念的重視和實踐。

不過,在ESG信息披露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存在“洗綠”和“漂綠”現象。如何杜絕這類現象擾亂市場,也成了當前監管和市場關心的話題之一。

“洗綠”和“漂綠”現象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對綠色產品和項目的誤導性宣傳和不當使用上。這些現象通常涉及對環境友好型項目的虛假或誇大宣傳,以及對非綠色項目冠以綠色名義,從而誤導投資者和消費者。具體來說,“洗綠”是指將非環保的項目包裝成環保項目,而“漂綠”則涉及對環保項目的過度美化或誇大其環保效益。

李菁認爲,在監管的關注之下,“漂綠”行爲已經從模糊的ESG描述層面擴展至結構更爲複雜的行爲,識別難度也更高。未來“漂綠”的手段可能會更加複雜和隱蔽,需要更多的透明度和標準化來識別和應對。

“通過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可持續發展的信息披露和數據共享,可以提高投資者、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知情權和參與度,促進市場的有效運行和自律。”李菁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可對ESG信息開展鑑證。同時,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和認證機構,建立統一和科學的ESG評價體系和標準,提高產品和服務信息披露質量和可信度。隨着監管對ESG信息披露要求趨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防範“漂綠”現象。

更多行業被納入碳交易 將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

在綠色發展中,碳交易備受關注。近期,生態環境部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該文件加快推進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範圍工作。

對此,李菁認爲,隨着更多行業被納入碳市場,企業將面臨更加嚴格的減碳、減污、履約等多維度要求,促使企業採取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創新,以實現整體能耗的降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這不僅促進了企業的綠色轉型,還可以帶動相關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和發展。

在此之前,我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僅覆蓋電力行業,且只允許電力控排企業參與。而隨着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被納入,李菁認爲,碳市場的參與主體將大幅增加,從而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這種變化有助於更好地反映市場的供求關係,使得碳價格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減排成本,進而促進企業更加積極地參與減排行動。

“碳市場擴容將引入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豐富碳金融品種。”李菁表示,這將爲碳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也爲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

此外,隨着碳市場的擴容,碳配額的獲取方式可能會發生變化,由全部免費轉變爲部分有償。李菁指出,這種轉變將促使企業更加重視減排,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綠色轉型。而碳市場的擴容還將推動監管體系的完善。

在李菁看來,隨着參與主體的增加和市場的擴大,原有的監管體系可能無法完全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因此需要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的多元化長效監管機制,以確保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高效運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