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7.6萬畝再生稻喜獲豐收
金秋十月,正是秋糧收穫的季節。10月16日,在安嶽縣嶽新鄉桃坎村,再生稻進入了收割期。陽光下,金黃飽滿的稻穗迎風搖曳,將田野染成一片金黃,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及時收割,空氣中稻香瀰漫,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今年我們村集體經濟種了50多畝再生稻。這季再生稻顆粒飽滿,相比去年每畝至少可以多收六七十斤。”桃坎村黨總支書記陳東勝介紹,村集體經濟稻田採用稻蝦共生的糧經複合種植模式,今年收稻蝦4000餘斤,頭茬稻畝產1000餘斤,再生稻預計畝產達400斤。
據悉,再生稻是在頭季水稻成熟收割後,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進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它不需要育秧、移栽,具有生育期短、省種、省工、節水等特點。並且再生稻的穀粒充實度和米質都比頭季稻好,稻米更光澤,腹白小,品質及食味均優於頭季稻。
“頭茬稻穀賣的1.7元一斤,再生稻加工成米要賣4元一斤,收益還是比較可觀。”陳東勝說,單是再生稻這一項就能爲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
安嶽地處川中丘陵地區,長期面臨水稻種植“一季不足,兩季有餘”的困點。再生稻的加入,不僅銜接了下季其餘糧食作物播種前的土地閒置時間,還增加了水稻種植的產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安嶽溫度、光照、水源條件皆適宜再生稻的種植,“一次種植、兩次收穫”“稻-再-糧”“糧經複合”的模式,保障了該縣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近年來,安嶽縣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爲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首要任務,出臺了《安嶽縣2024年支持糧油生產十五條措施》等支持農業發展惠民政策。其中,明確支持再生稻規模發展,種植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資金補助。
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全縣再生稻種植面積達7.6萬畝、產量9000噸。同時,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推廣“稻油輪作”“水稻+”等種植模式,糧食產出率和農戶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