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美對華“人才脫鉤”阻礙自身創新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道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5月7日刊發題爲《通過移民政策改革重振美國創新》的文章。文章認爲,美國對一些中國留學生的不友好政策旨在遏制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但中國的科研成果繼續快速增長。全文摘編如下:

在這個美中戰略競爭的時代,誰能在新興技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誰就是贏家。美國對一些中國留學生的不友好政策旨在遏制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但中國的科研成果繼續快速增長。

美國必須改革移民政策,把創新放在重要位置。美國要想贏得這場科技領域的長期競爭,就必須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優秀人才。如果對高技能移民施加更多障礙,就有可能失去他們的寶貴貢獻。

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對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芯片的公司實施進一步出口管制。荷蘭政府效仿美國的措施,限制出口生產7納米以下芯片所需的深紫外光刻機。然而,阿斯麥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寧克說:“如果得不到這些機器,他們會自己研發。”

遏制技術出口的努力或許能減緩中國的進步,但如果不能促進國內的研究和創新,美國將輸掉這場技術競賽。

中國學術領域的一大進展在於,中國科學出版物的質量和數量都超過美國。根據日本文部省的報告,被引用最多的10%的論文中有超過26%來自中國,美國的這一比例爲21%。推動這一崛起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研究人員的迴歸。

相比中國積極的人才招募,美國的“中國行動計劃”——旨在防止知識產權盜竊——等政策在美國華裔科學家中引發恐慌。儘管這項計劃在美國司法部展開調查後終止,但中國科學家的外流仍然繼續加速。2021年,超過1400名研究人員把研究活動從美國轉到中國。

中國人才的大規模迴歸推動北京的技術努力,削弱美國的創新能力。據估算,美國大學把1000名外國博士生拒之門外,美國經濟就損失2000多億美元。美中科研合作日益受到審查也導致許多美國實驗室的生產率大幅下降。

中國向美國貢獻的科學家數量最多。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機構有將近40%的研究人員來自中國。

針對中國科研人員的粗暴措施在遏制中國科技增長方面效果不佳。美國必須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避免進一步削弱美國創新生態系統的競爭力及其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

隨着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臨近,不能排除加強限制中國人才的措施獲得更大支持。未來的政府也可能採取佛羅里達州的法律,禁止中國研究人員在公立大學就職。此類限制阻止清白無辜的研究人員爲美國學術界做出貢獻。決策者不應採取一刀切式的全面禁止,而應根據具體情況迴應國家安全關切。

當美國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保持開放之間糾結,美國一些盟友則開始利用這一局面,招募對美國限制措施持懷疑態度的中國學者。例如,加拿大就設立針對美國特殊專業簽證持有者的新簽證,從美國挖走高技能工人。

限制有才華的中國科學家和學生在美國的工作機會可能影響美國的人才庫、創新經濟和技術領導地位。這阻擋不了中國的技術突破,反而可能推動這樣的突破。(編譯/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