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戰60週年(四)824海戰 東碇島曾開火

▲東碇島堅硬的玄武岩地形易守難攻,是金門西南最重要的海上堡壘。(圖/記者林健華攝)

文/特約撰述 林健華

823砲戰開打後,在44天的激烈砲戰中,金門附近海域曾發生4次海戰,其中以「824」、「92」兩役最爲激烈,共軍在這兩場重要海戰敗得很慘,進犯艦艇幾乎盡沒,海上「封鎖金門」迷夢也因此破碎。

8月24日16時30分,金門料羅灣已停泊了十餘艘準備卸載運補物資的國軍艦艇;中共部署於廈門的護衛艇及魚雷艇伺機而出,準備攻擊對進行金門運補的國軍船艦,共軍以聲東擊西佯攻東碇,引誘國軍海軍支隊趕赴東碇馳援,當時率維源、沱江、湘江三艦在「北碇」東南海面巡弋的海軍支隊長姚道義上校,立即下令備戰。

▲露臉不多的東碇島,在823砲戰期間也參與戰鬥。(圖/洪清璋提供)

東碇島守軍除檢整遭共軍砲擊損毀的燈塔、圖書館、工事外,並以密集砲火向「路過」的共軍艦艇全力射擊,這是東碇島陸上駐軍參與824海戰的唯一戰鬥,但因火砲、輕兵器射程有限,對共軍海面快艇船團鞭長莫及、無可奈何,共軍魚雷艇隊沒有戰損地躲過東碇島守軍阻擊,加上島上通信距離受限、也不能與海軍艦艇構聯,無法及時通報共軍船隊戰況。

17時15分,共軍「前進指揮所(簡稱「前指」)」決定:「先以岸砲轟擊料羅灣,等港內艦艇逃出,快艇再堅決消滅。」

當日黃昏,6時10分,共軍砲兵對正在料羅灣泊地搶灘卸載的國軍運補艦中海、美頌艦及臺生輪進行砲擊,臺生輪(美製二戰戰車登陸艦,屬民生公司的軍租商輪)被兩發130公釐砲彈擊中;3艘艦船於18時30分向外先行撤出共軍岸砲射程外,在料羅灣外海徘徊;此時,共軍岸上前指下令:「魚雷快艇出擊!」

共軍在海上隱蔽的9艘P-4魚雷快艇,呈單縱隊由東往西向戰區高速前進,兩方距離2800公尺時,被國軍辨識清楚是共軍的魚雷快艇,立刻下令開火,同時採取緊急迴避。雙方距離約800公尺時,共軍海軍魚雷6支隊1大隊參謀長的張逸民命令1中隊103艇負責牽制「臺生」輪,184、175艇執行攻擊。

19時25分,雙方距離500公尺,共軍184、175、103艇同時對臺生輪發射魚雷,除175左側魚雷管故障外,其餘5枚魚雷中有2枚命中,約20秒,臺生輪冒出兩個爆炸巨大火球,隨即引發第二次更大的爆炸,張逸民研判是引爆了還沒來得及卸載的彈藥,5分鐘後,臺生輪沉沒,約200人陣亡,生還者僅 十餘人;同時,共軍180、105魚雷艇朝「中海艦」發射4枚魚雷,其中1枚命中該艦艦艉,艦上8名官兵壯烈成仁、重傷12人、搭艦人員20多人傷亡。

攻擊得手的共軍魚雷艇隊隨即撤離戰場;撤退中,隊尾的175號魚雷艇釋放煙霧時,遭國軍巡邏艦PC-103湘江艦、LSM-347美頌艦中型登陸艦與中海艦的砲火夾擊擊沈,該艇3人被俘,4人失蹤;而受重創失去動力的中海艦則被美頌艦拖帶回航。

▲ LST-201中海艦戰功彪炳,除役後還沒被當成靶船。(圖/取自海軍刊物)

國軍中海艦原爲美軍戰車登陸艦LST-755號,由美國American Bridge公司建造,1944年7月11日下水,8月3日成軍,配屬美國海軍遠東艦隊,1945年航抵中國大陸青島。1946年5月29日,美國依據第512號法案將其贈予中華民國,海軍命名爲「中海」艦,舷號LST-201,隸屬第2登陸艦隊,曾參加1948年東福山、1950年南山衛、1955年大陳戰役,以及1958年824海戰。

1958年8月25日,「中海」艦由美頌艦拖帶回澎湖馬公基地;同年9月,泊靠菲律賓蘇比克灣,切除艦艉中彈部位,修復後返國繼續服役。1965年6月21日,由中船公司實施「新中計劃」更新艦體鋼板。1976年1月1日,改舷號爲697。1979年10月1日,舷號再改回「201」。1992年7月1日,由海4廠實施「中新計劃」,換裝艦上主機、發電機等,編配海軍151艦隊。

中海艦全長156.6公尺,舷寬15.24公尺,滿載排水量3776噸,艦上配備2部柴油主機,巡航速率12節,武裝40公釐雙聯裝快砲2座、40公釐快砲4座、T75式20公釐機砲4座,在國軍服役64年、歷經39任艦長,總計航行7萬5126小時,總航程55萬6728浬,2010年2月1日在高雄新濱碼頭除役。

824海戰,戰鬥時間是8月24日19時至25日5時10分。共軍當日傍晚砲擊後,運用魚雷快艇10餘艘、砲艇多艘,機帆船30餘艘,採用包圍戰術,分從東碇、北碇方向朝料羅灣進擊,前後4波襲擊,戰鬥持續10小時。戰後,國軍稱擊沈共軍魚雷快艇8艘、擊傷5艘、擊沈運輸艦1艘、砲艇1沈1傷、俘共軍3名,重創共軍;但共軍記載說只被國軍擊沈魚雷艇1艘、2傷、運輸艦1沈、砲艇1沈,兩岸各說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