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中,有七國部分歸還了賠款,唯有一國叫囂:一分不還!

——前言——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了北京城,偌大的城市被洗劫一空,無數居民失去家園,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因爲清政府無能,只能被迫向八國聯軍支付了不合常理的高昂賠償款,可是換來的卻是中國自此徹底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只剩下了無盡的屈辱與傷痛。

後來隨着國際局勢的變化發展,中國漸漸崛起,趕走了這些強盜,並且伴隨着不斷的發展,中國與其中一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八個國家中的七國更是主動退還了賠款,唯獨有一個國家分文不退,這是哪個國家?

——八國聯軍侵華——

19世紀末,正值列強爭相在中國漁利,中國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苦難。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八國聯軍趁機入侵中國,佔領北京城,給中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八國聯軍包括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美國、日本、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等國家,由於他們在中國的利益受到威脅,因此聯手對清政府發起了武力進攻。

在隨後的戰爭中,八國聯軍憑藉優勢武器,很快攻陷天津,隨後直搗北京。

清政府軍隊節節敗退,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展開了對紫禁城的猛烈轟炸。在炮火鋪天蓋地的攻勢下,清政府最終無力抵抗,不得不向八國聯軍投降。

戰爭結束後,八國聯軍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包括開放貿易市場、割地賠款等極爲苛刻的條件。

八國聯軍不僅強迫清政府支付高額賠款,還要求以真金白銀的形式支付。這無疑加重了已經捉襟見肘的清政府的財政負擔。

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期間,他們對北京城內的文物和民宅進行了大肆掠奪。

據記載,八國聯軍在北京城內搬運的民宅物品價值高達500萬兩白銀。這些被掠奪的財物無疑加重了清政府的賠款負擔。

最終,清政府不得不向八國聯軍支付高達4500萬兩白銀的龐大軍費和賠款,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中國一年財政收入的兩倍還多。

由於國庫空虛,清政府只能向外國政府和民間借貸渡過難關,加重了民族危機。

——七國陸續還款——

幸運的是,伴隨着中國的國力日益強大起來,一些參與侵華的國家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意識到強加賠款於中國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於是,他們主動做出了退還賠款的決定,這無疑是對曾經侵略行爲的一種反省,也是對中國的一種諒解和友好表現。

最先做出無條件退還賠款餘額的是英國。

早在1902年,英國政府就率先將剩餘的賠款退還給了中國。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英國政府的良知,也爲日後其他國家退還賠款樹立了典範。

英國的這一決定,無疑給了中國政府一劑"強心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財政危機。

幾年之後,1908年,美國政府也決定免除部分從中國所獲賠款,並承諾將剩餘部分一併退還中國。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而在1924年,美國政府也終於全額退還了從中國所獲賠款,並將部分賠款撥作資金,資助了清華大學的建設發展。

這不僅減輕了中國的財政負擔,也爲中國的教育事業提供了寶貴資助,可謂是一箭雙鵰。

清華大學由此得以發展壯大,爲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對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功不可沒。

與此同時,法國政府也在1924年將餘下的賠款全部退還給中國,用於償還當時中國的一些外債。

這無疑爲中國解決了一部分債務問題,緩解了財政壓力。

可以說,法國的這一決定爲中國"雪中送炭",給予了及時的援手。

直到1952年,曾經的戰爭同盟國德國和奧地利才聯合退還了他們從中國獲得的全部賠款。

雖然時間晚了些,但終歸是遲到總比永遠不到好。

德奧兩國的這一決定,標誌着它們願意彌補過去的過錯,重新與中國走上友好合作之路。

最後,在1949年,蘇聯做出了全額退還賠款的決定。

此舉不僅消除了兩國關係中的一個歷史隱患,也爲之後加強雙邊合作奠定了基礎。事實上,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中蘇兩國的關係一度非常密切,在許多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可以說,這些國家退還賠款的決定,是對曾經侵略行爲的一種反省,也是對中國的肯定。

正是由於有這些國家的退還賠款,才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中國當時的財政負擔,爲國家的發展贏得了寶貴時間。

當然,退還賠款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舉措,但它卻標誌着國與國之間關係的轉變,爲日後的友好合作鋪平了道路。

對於中國而言,這些退還的賠款不僅解決了一部分財政危機,更重要的是從心理上獲得一種寬慰,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公平正義的曙光。

只是,當年欠款的明明是八個國家,只有一位,一直拒絕還款,甚至還試圖抹黑中國。

——日本拒絕還款——

日本對中國的賠款索要行爲,堪稱是一段令人髮指的歷史。

早在1915年,日本就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戰醞釀戰火的時機,向北洋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霸權條款。

這些條款旨在剝奪中國的主權,使中國淪爲日本的半殖民地。其中包括要求中國拆除沿海要塞,將山東省租借給日本,承認日本在中國的特殊利益等等。

這無疑是赤裸裸的侵權行爲,嚴重違背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面對日本的無理要求,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運動。

從北京到上海,從學生到工人,人們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誓與日本作最後一搏。然而,北洋政府由於腐朽無能,最終屈服於日本的壓力,被迫接受了大部分條款。

這無疑是對中華民族的一記重擊,引發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和不滿。

隨後,日本又趁機霸佔了德國在山東省的一切權益。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落敗,被迫放棄在山東的租借地。日本見機不可失,立即插手奪取,將山東省的舊德租界全部佔爲己有。

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公然侵犯,引發了全國人民的憤怒抗議。

然而,日本對此熟視無睹,反而變本加厲地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賠款要求。

他們以各種藉口和理由,無理索要賠款,企圖從中國榨取更多的利益。例如,日本曾以"保護在華僑民"爲由,要求中國政府支付高額的"費用"。

他們還以"維護治安"爲名,強行徵收所謂的"警備費"。這些賠款要求無一不是在剝削和掠奪中國。

日本妄圖通過這種方式,榨取中國的財富和資源,爲其侵華戰爭做好充分準備。他們對中國人民的剝削和掠奪,猶如滴水穿石,無休無止。

更加令人髮指的是,即便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也未曾停止過其賠款索要的行爲。

在那個災難深重的年代,中國人民正在遭受着日軍的血腥屠殺和殘酷蹂躪。

從南京大屠殺到武漢空襲,從熱河長城傷亡到徐州慘案,日軍所到之處,無不留下一片死亡和毀壞的景象。

然而,日本卻仍在理直氣壯地向中國政府索要賠款,其虛僞和無恥的嘴臉令人不齒。

他們不僅在佔領區強徵賠款,還要求國民政府支付所謂的"戰費"。

這些賠款無疑是在給日軍的侵略行徑續命,使中國人民的鮮血白白流逝。可謂是對人倫道德的褻瀆和踐踏。

儘管如此,日本還是在其"大東亞共榮圈"的謊言下,叫囂着所謂"東亞和平"的口號,企圖矇蔽世人的雙眼。

他們口口聲聲說要"解放亞洲"、"建立新秩序",實際上卻是在肆意掠奪和屠殺。從中國到東南亞,日軍無惡不作,罪行累累。

然而,這種虛僞的做法卻無法掩蓋日本對中國的野蠻侵略和掠奪行爲。事實勝於雄辯,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領土。

據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實際上向日本支付了高達5.76億兩白銀的賠款。

這筆鉅款幾乎相當於當時中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對於一個遭受戰爭蹂躪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可以說,這些賠款都是從中國人民的血汗錢中榨取出來的,是日本對中國人民的犯罪所得。

日本對中國的賠款索要行爲,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尊嚴,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段令人髮指的歷史,警示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肆意侵犯。

我們要銘記歷史,吸取教訓,永遠不要重蹈覆轍。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永不受人欺凌和奴役。

——我們在發展——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日本對中國賠款索要的問題上,日本的固執態度與七國的反思形成了鮮明對比。

七國在戰後紛紛表達了對中國的歉意,並主動放棄了賠款要求,這不僅體現了它們修復關係的誠意,更彰顯了其勇氣和智慧。

相比之下,日本卻一直對其罪行視而不見,對中國人民的傷痛熟視無睹,這種態度無疑加劇了兩國人民之間的隔閡和仇恨。

我們珍視那些願意與中國修復關係的國家,因爲他們的誠意和勇氣值得欽佩。

同時,我們也希望日本能夠正視歷史,勇於承認錯誤,以實際行動贏得中國人民的諒解和寬恕。畢竟,只有真誠面對過去,雙方纔能放下芥蒂,重拾友誼。

作爲中國人,我們有責任銘記歷史,傳承先輩的奮鬥精神。我們的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我們理應對他們的犧牲心存感激。

只有銘記歷史,吸取教訓,我們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堅定地走向民族復興的道路。

而如今的中國正在崛起,唯有國家強大,民族才能自尊。

歷史已經無情地證明,只有擁有堅實的綜合國力,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永不受人欺凌和奴役。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