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戰略要地反登陸作戰 海陸戰車、拖式飛彈反擊「敵軍」場面震撼

漢光39號演習「第三作戰區聯合反登陸作戰」27日登場,模擬敵軍的海軍陸戰隊官兵登陸後,我方立即出動雲豹甲車迎戰。(範揚光攝)

負責反擊的藍軍在設置好的壕溝內,用機槍火力打擊登陸紅軍。(李奇叡攝)

國軍第三作戰區上午於新北八里地區執行「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展現平日訓練成果。(李奇叡攝)

因爲颱風杜蘇芮攪局,戰機等空中兵力無法參演,海面艦艇也返回港口投入防颱作業,故只有海陸、陸軍的地面部隊以及陸航直升機投入演習。(李奇叡攝)

漢光39號演習「第三作戰區聯合反登陸作戰」27日登場,模擬敵軍的AAV-7兩棲登陸車正在發射煙幕彈掩護部隊登陸。(範揚光攝)

漢光39號演習「第三作戰區聯合反登陸作戰」27日登場,模擬敵軍的AAV-7兩棲登陸車正在發射導爆索清除灘頭的地雷。(範揚光攝)

漢光演習今進入第四天,國軍第三作戰區上午於新北八里地區執行「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展現平日訓練成果,提升國土防衛作戰能量。不過因爲颱風杜蘇芮攪局,戰機等空中兵力無法參演,海面艦艇也返回港口投入防颱作業,故只有海陸、陸軍的地面部隊以及陸航直升機投入演習,但場面仍十分逼真,最後在官兵齊心協力下,操演順利落幕。

軍方表示,操演初期,由無人機執行空中監偵任務,即時偵搜戰場情資與敵軍部署,隨後由作戰區統一指管三軍部隊;並整合地區警、消、民防團隊與地方組織等全民總力,與常備部隊共同禦敵,藉縝密工事、阻絕及兵、火力配置,阻敵於灘岸之線,驗證平日訓練成果,實踐全民守護鄉里及國家安全的目標。

軍方指出,第三作戰區於臺61快速道路一線,結合新北市全民總力,構築各式武器陣地,搭配工兵部隊於灘岸設置阻絕設施,達到遲滯與擾亂敵軍之效,同時新增各式掩體,可有效加強陣地反裝甲火力,以癱瘓、摧毀敵登陸載具於岸際。

軍方說,另參考俄烏戰爭經驗,運用徵購、徵用物資及相關阻絕設施,於陣地周邊設置水泥枕木、水泥方塊、紐澤西護欄等阻材,結合現地既有地形地物,強化各式武器陣地抗彈、抗炸效果,藉以提升後備部隊灘岸防衛作戰能力。

本次操演由海軍陸戰隊派出20輛左右的AAV7兩棲突擊車及兩棲基地完訓部隊,擔任搶灘進攻的軍「紅軍」,模擬敵軍迅速控領海灘附近要點,建立灘頭陣地,併發射導爆索,掩護登陸部隊,對我實施兩棲突擊作戰。

負責反擊的「藍軍」則由陸軍關渡指揮部、陸戰66旅組成,運用M60A3戰車、CM-33、CM-34雲豹甲車、拖式飛彈車及反裝甲武器,採步戰協同方式反擊灘頭進犯之敵。

而在藍軍反擊前,由陸軍化學兵羣M56渦輪發煙車施放有色煙霧,地面部隊攻擊登陸敵軍的同時,陸軍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也從內陸向灘頭展開火力打擊,再配上縝密的防禦工事、地面守備部隊兵,阻絕並遲滯敵軍於灘岸及臺北港之線,削弱敵登陸戰力。

操演結束後,陸軍第六軍團政戰主任史順文受訪時說,八里海灘、臺北港及淡水河口是北臺灣很重要的戰略要地,尤其八里海灘非常適合敵人作爲正規登陸的位置,結合臺北港、桃園機場,在戰術戰法上,構成一個環形登陸場,有利於行政下卸,兵力快速增長。

史順文表示,根據這些狀況,我軍研判敵人可能會在八里海灘突擊登陸,臺北港則以陸戰兵力奪取,來作爲行政下卸的基地;另外運用快速載具,從淡水河上陸,再經過萬華,快速地直取臺北中樞。

史順文強調,透過這些敵情的判斷,由作戰區整合三軍部隊,同時也整合地區全民總力,與常備部隊共同來抵禦敵軍攻勢。藉由工事、阻絕設施,一起阻止敵軍入侵。而經過此次演習,官兵得到很寶貴的經驗,也更有信心保衛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