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創新破解融資難 浙商銀行助力科創企業加速跑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要做好以科技金融爲首的“五篇大文章”,彰顯出科技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地位,賦予了金融服務科技的新時代使命。

作爲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者,科創企業通過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推動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科創企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擁有衆多優秀的科創企業,意味着一個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能夠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助力。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年來,面對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實踐,通過設立服務科技創新的專營組織架構、專門風控制度、專業產品體系、專項考覈機制,推動信貸資源向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傾斜等方式,發揮了銀行在科技金融發展中的‘生力軍’和‘催化劑’的作用。”

以浙商銀行(601916.SH)爲例,爲從根本上破解科創企業融資增信難的問題,該行在科創企業“人才”上下功夫,先後推出“人才銀行”金融服務品牌、發佈全國首個“人才金融生態指數”,創新發力包括人才支持貸、人才成長貸在內的16項科創系列產品,支持科創企業韌性成長。

“人才銀行”支點撬動科技金融破局

近年來,科創企業融資難點備受關注。

從科創企業本身看,科創企業往往具有輕資產、高風險的特點,缺乏擔保資金和抵質押物,與銀行傳統的信貸模式不匹配。此外,科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研發資金投入大、技術轉化週期長等特點。

從金融機構方面看,一是科創企業大多屬於初創期高科技企業,不符合傳統銀行的風險偏好,金融機構在展業過程中存在顧慮;二是初創期的企業需要培育,績效無法在短期內體現,導致金融機構展業積極性不高。

爲破解上述問題,浙商銀行從頂層設計的機制體制入手,不斷激發總分行支持科創企業的積極性;從業務創新入手,持續探索更適合科創企業的融資增信渠道,解決企業與銀行的後顧之憂。

在浙商銀行看來,科技金融與人才金融相輔相成,提升金融賦能科技發展水平,離不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四鏈”的深度融合。

早在2016年,浙商銀行就開啓了科創金融探索之路,推出了業內首個以高層次人才爲精準服務對象的“人才銀行”金融品牌。針對高層次人才及其創立的企業,該行構建了“個人金融+企業金融”的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推出了全生命週期產品體系。

2017年浙商銀行首推“智能製造服務銀行”業務,以科技創新爲切入點,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經過五年探索,在總結前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該行整合迭代科創金融服務,正式推出“星火計劃”科創金融專項服務行動,向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全週期的綜合金融服務,以金融智慧助力科創企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2023年12月,爲不斷創新人才服務方式和手段,精準人才賦能,該行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同開發“人才金融生態指數”,運用更多專業力量提升人才服務水平。

據介紹,“人才金融生態指數”從生態學視角系統闡釋了“四鏈”融合,涵蓋人才金融資源供給、服務賦能、政策保障、制度建設、需求潛力五大維度,是全國首個用於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態的量化模型,兼具社會影響力及理論指導性。

“人才金融生態指數”開發團隊首席專家、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陳麗君表示:“人才金融生態的創新扶持特點與金融資本屬性使人才金融生態在解決人才創新不同階段的融資問題時更有優勢。通過全局性、持續性的量化評估體系,分析人才金融生態優勢和短板,從而促使‘四鏈’深度融合。”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人才金融生態研究現在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較大的探索空間。而“人才金融生態指數”的研究正是爲了填補這一空白,它能夠客觀反映、追蹤、預測城市人才金融生態實際狀況和優劣勢特徵。一方面,可以幫助人才快速瞭解全國各城市金融支持人才創新的實際狀況,尋求適配的創新創業地。另一方面,有助於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乃至全社會從整體上把握金融支持人才創新的現狀和薄弱點,進而創新人才金融模式和工具,探求與人才創新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體制機制,通過提高服務人才企業質效,助力科技創新。

在業務創新引領下,近年來,浙商銀行科創金融產品譜系不斷豐富。該行圍繞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中,企業初創、取得訂單、引入創投、跨境業務、流動性管理、拿地買樓、啓動股改、上市排隊、IPO上市、高管資金管理十大重點場景,推出了16項科創系列產品,包括人才支持貸、人才成長貸、科創積分貸、科創共擔貸、科創銀投貸、科創廠房貸、科創設備貸、科創激勵貸、科創上市貸、科創高管貸、專精特新貸、知識產權貸、認股選擇權、科創供應鏈系列服務、科創跨境系列服務、科創撮合系列服務等特色服務。

此外,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浙商銀行圍繞科技企業核心需求,持續推進與政府、園區、協會的常態化聯繫與合作,組織上百場“政企銀”對接活動,爲科技企業與政府搭建交流平臺,構建合力賦能的政銀生態圈;與擔保公司、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優勢互補,合力解決科技企業成長髮展中遇到的各類專業問題,構建協同共進的專業服務生態圈;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政府投資基金等加強聯合,發揮投貸聯動與資源優勢,推進債權與股權合作鏈條打通,構建同頻共振的股權鏈接生態圈,全力支持企業走向資本市場。

機制先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對金融機構而言,堅定不移地支持科創金融發展,需要從戰略層面提高重視,出臺頂層設計,保障戰略目標的順利實施。

記者瞭解到,浙商銀行成立了由總行行長任組長的科創金融工作專班,全面整合業務資源、統籌業務規劃,每年堅持召開1至2次會議聽取業務開展情況彙報並研究制定下一步發展策略。行長或分管行長日常親自召集各類專題會議,不斷在體制機制和商業模式上打磨創新。

在管理方面,該行推行科創金融“六專”差異化管理機制。

一是專營的組織體系。該行設立科創金融部、科技支行等科創金融專營機構,形成總分支縱向聯動高效服務架構,縮短服務半徑,充分強調科創金融專業、專項、專營化發展。

二是專業的服務團隊。該行組建“三專”團隊,即專職產品經理、專崗審批人員、專業客戶經理,大幅提高科創金融專業化服務能力。

三是專用的風險管理。該行對科創金融業務優先風險考覈豁免,提高分行業務不良率考覈標準,同時遵循盡職免責原則,對不存在道德風險的客戶經理、審查及審批人員等實行免責。

四是專門的信息系統。該行搭建科創金融業務管理系統平臺,圍繞“營銷機會挖掘自動化、客戶畫像立體化、統計查詢實時化”不斷迭代完善,以數智化驅動科創金融業務高效發展。

五是專項的考覈激勵。該行總分行設立科創金融專項營銷激勵費用,減輕營銷人員由於科創企業需要長期培育而帶來的績效壓力。

六是專屬的信貸標準。根據科創企業特性,該行量身打造專屬信貸標準,研發科創企業評級模型,提升科創企業獲貸率和融資服務效能。

在服務方面,浙商銀行創新推出科創金融“六保”服務體系,強化科創企業支持力度。

一是保證辦理效率。該行總行開設科創金融審批綠色通道,給予各分行2000萬~5000萬元不等的專項審批權,縮短審批路徑,優化業務辦理流程,確保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和受理。

二是保證經營資源。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業務由該行總行100%優先配置經營資源,確保業務拓展“彈藥”充足。

三是保證差異化授信政策。該行專門制定科創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授信政策,推行科創企業差異化授信調查,提高合作質效。

四是保證最優定價。該行對科創金融業務主動降低內部資金轉移價格,保障中早期科創企業金融服務可獲得性;並對分支機構配置專項補貼,堅持與企業的長期合作共贏。

五是保證綜合服務。根據客戶成長階段不同金融需求,該行提供集“境內+境外”“商行+投行”“貸、股、債、投”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成爲企業一站式金融顧問。

六是保證多方協同合作共贏。該行建立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圈,與業內知名的創投機構、產業園區、擔保集團、行業協會、區域股交中心等聯動合作,定期開展科創人才交流會,爲企業提供多維服務,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科創企業綜合需求。

展望未來,浙商銀行方面表示,還將從專業方向持續深挖科創金融創新。該行將秉持“善本金融”理念,持續創新人才服務方式和手段,推進產品迭代與創新。包括:持續探索構建針對科創企業的差異化信貸評價體系,完善科創企業差異化評級模型和風控模型;持續關注科創企業場景需求,推進產品迭代與創新,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科技金融產品體系;持續提升科創金融專業行研能力,以專業服務升級蝶變,引領科創金融實現從立柱架樑到積厚成勢的轉變。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