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這場流星雨,兩千年前的中國人也在看

在即將到來的8月,最值得關注的天象自然是一年一度準時上演的英仙座流星雨。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關於流星雨的一些冷知識。

作爲最具觀賞性的“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在三者中的觀測歷史最爲悠久。

(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六月戊戌晨,小流星百枚以上,四面行。

——《後漢書·天文志》

以上這段文字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最早觀測記錄,距今已近兩千年。建武十二年六月戊戌換算至儒略曆爲公元36年7月17日,如果考慮歲差(春分點偏移),這個日期大約相當於現在的8月12日。

用虛擬天文館模擬公元36年7月17日日出前的星空,此時英仙座與仙后座都在東漢都城長安(今西安)的天頂附近,當流星自輻射點射出,天空四個方向上都能看到流星自高處向地面落下,形成“流星四面行”的景象。

公元36年7月17日清晨的長安星空,紅圈處爲英仙座流星雨輻射點︱Stellarium模擬

古代中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地都有不少關於流星和流星雨的文獻記錄,不過我們如今對流星和流星雨的認知是在近二百餘年逐漸建立起來的。1714年,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曾經討論流星的起源,試圖推翻自亞里士多德以來認爲流星是一種地球大氣現象的觀點。整整80年後,德國學者恩斯特·奇洛德尼(Ernst Chladni)在著作《關於帕拉斯教授發現的鐵塊與其他類似物體,以及相關自然現象的起源》(Über den Ursprung der von Pallas gefundenen und anderer ihr änlicher Eisenmassen und über einige damit in Verbindung stehende Naturerscheinungen)中再度討論了產生流星現象的物體來自地外的可能性,同時他希望有人可以開展實驗測量流星的高度。

《關於帕拉斯教授發現的鐵塊與其他類似物體,以及相關自然現象的起源》書影

1798年,哥廷根大學的學生約翰·弗里德里希·本岑貝格(Johann Friedrich Benzenberg)與同學海因裡希·布蘭德斯(Heinrich Brandes)響應奇洛德尼的號召,利用三角視差原理在兩個相距15千米的觀測點同時觀測流星,嘗試測量流星的高度與速度。兩人一共同時觀測到22顆流星,發現流星出現的高度位於地球的上層大氣(35至126千米不等,平均高度90千米)而非更低的對流層。他們還計算出流星的運動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0萬千米,約合每秒30千米。以上兩個實驗結果爲流星的地外起源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NASA對2019年雙子座流星雨的觀測顯示流星出現的高度在25~63英里(合40~101千米)之間︱NASA

在19世紀,天文學界發現了流星雨存在輻射點,具有周期性等特點,使用分光鏡研究流星光譜,隨後又從流星體的運動狀態推測出其與彗星的聯繫。到20世紀,伴隨彗星結構理論的更新,我們對流星、流星雨、流星羣的認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空間站觀測到的英仙座流星(位於圖片中央偏右)︱Wikipedia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109P / Swift-Tuttle),這是一顆公轉週期約130年的短周期彗星,1862年7月,天文學家劉易斯·斯威夫特(Lewis Swift)與霍勒斯·帕內爾·塔特爾(Horace Parnell Tuttle)先後獨立發現了這顆彗星。在1862年以前,中國古代天文文獻至少記載了三次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迴歸,分別在1737年,188年和公元前69年。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六月丁卯,客星如三升碗,出貫索,西南行入天市,至尾而消。

——《後漢書·天文志》

現代天文學回推發現彗星在公元188年迴歸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僅0.13天文單位,最大亮度可達0等。這一結果也符合《後漢書·天文志》中描述彗星“如三升碗”的形態。

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最近一次迴歸是在1992年,下一次迴歸預計在2126年7月,屆時彗星的亮度可以接近0等,與它在近兩千年前回歸時的亮度相仿。

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的公轉軌跡,藍色圓圈爲地球公轉軌道︱Wikipedia

回到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MO)的預報,2023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將會出現在北京時間8月13日15時至22時,13日是農曆廿七,月相爲殘月,月球比太陽早約2小時升起,因此月球基本不會影響流星雨觀測。英仙座流星的速度可達每秒60千米,屬於速度較快的流星雨。

轉瞬即逝的英仙座流星雨︱Till Credner

考慮到8月中旬流星雨輻射點(位於英仙座與仙后座交界)在地方時22時後在天空中升至合適的觀測高度,對於中國境內的觀測者來說,流星雨的最佳觀測時間爲8月13日晚至8月14日凌晨。在最佳觀測時段內前往視野開闊且無光污染的地點觀測,每3分鐘可看到至少2顆流星劃過夜空。

相信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如何在流星雨期間看到更多流星,許更多的願(劃掉)。對於流星雨觀測來說,首要的一點是選擇正確的觀測點。一個好的流星雨觀測地要滿足天氣晴朗,遠離光污染,視野開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天氣有一定隨機性,而遠離光污染且視野開闊的地點可以提前物色。大家可以在光污染地圖網站(www.darkmap.cn)免費查詢各地區的光污染情況,推薦前往光污染等級3級(藍色)或以下的地區觀看流星雨。

中國西北地區都是良好的觀星目的地︱全球光污染地圖

雖然8月份天氣較爲炎熱,但流星雨觀測屬於夜間活動,即便在夏季也要留意夜間降溫,及時增添衣物,同時做好防蚊蟲措施。流星可能出現在天空中的任意位置,建議準備好躺椅、防潮墊等物品以便躺下觀察整個天空,不錯過任何一顆流星。

流星雨用肉眼觀看即可,建議在正式觀測前20分鐘關閉所有燈光(可以保留紅光光源),讓眼睛充分適應黑暗環境。正式開始觀測後,可以採用「守株待兔」觀測法,即固定觀察某一個天區,反覆變換觀測位置反而更容易錯過流星。如果希望看到軌跡更長的流星,屆時可以關注輻射點(位於東北)以外的天空。本次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時輻射點高度較低,容易出現橫跨天穹的超長流星,可以重點留意天頂(即頭頂方向)。

地方時22時英仙座流星雨輻射點位於東北低空︱Stellarium模擬

往期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