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掰李顯龍!新加坡新任總理能否走出「李光耀影子」?

新加坡總理兼行動黨秘書長李顯龍自2004年接任總理,就宣稱安排接班是主要的政治任務之一。目前,預計新加坡現任財長黃循財將在未來接棒其總理大位。被視爲典型行動黨政治人物的黃循財,接棒後將會面對什麼問題和挑戰呢? 圖/美聯社

「新加坡下一任總理是誰?」

今年4月中,在新加坡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對外宣佈現任財長——黃循財被指定爲第四代領導接班人,並且也在6月正式宣佈其爲副總理,這代表黃循財被黨高層立爲新加坡準總理人選,或許讓將近18年的接班過程走向尾聲。現任新加坡總理兼行動黨秘書長李顯龍自2004年接任總理,就宣稱安排接班是主要的政治任務之一,便開始尋找適合人選,在2019年原本指定時任財長王瑞傑爲第四代領導班子之首。王瑞傑在2020年大選中,帶領的東海岸集選區團隊險勝在野的工人黨團隊之後,去年以健康和年齡過高爲由,卸下接班人的位子。

之後,行動黨第四代領導的職位,再度落空,連行動黨籍副議長迪舒沙(Christopher de Souza)都在國會表示希望過程可以早日出現結果。但是,即便黃循財被立爲第四代領導接班人,什麼時候正式被任命爲行動黨秘書長兼國家總理,仍然未定。李顯龍對媒體表示,交棒的具體時間,還必須與黃循財協商。

行動黨第四代領導接班遴選過程,在新加坡政治氛圍,不但漫長,也算是一波多折。第二、第三代領導接班,對行動黨外的觀察者而言,是相當順暢,似乎沒有戲劇性。這次行動黨的領導交替,在某方面代表了新加坡後李光耀時代的真正開始。

有人開玩笑說,李光耀在逝世後仍然是新加坡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不過,李光耀的影子即便一直在新加坡政壇留存,他的影響力則從直接轉成間接。黃循財和第四代領導,以及人民行動黨,需要面對一個與以往不相同的國內外政治和經濟環境。李光耀和第一代行動黨領導遺留下來的政治手法和主張還有多管用、新一代行動黨和新加坡領導又會如何面對今天和往後的挑戰,都仍是未知數。

黃循財(圖)和第四代領導,以及人民行動黨,接下來會如何面對今天和往後的挑戰,都仍是未知數。這次行動黨的領導交替,在某方面也代表了新加坡後李光耀時代的真正開始。 圖/路透社

2004年8月12日,剛上任接位的總理李顯龍與其父親李光耀握手。 圖/美聯社

▌典型新加坡政治人物:黃循財是誰?

行動黨的遴選機制,向來對外公開程度有限。

人民行動黨對於高層領導團隊,向來以不同世代劃分。以李光耀爲首的重量級建國元老,一般被視爲第一代、以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爲核心的黨高層,通常稱第二代、以現任總理李顯龍爲領袖的黨中央,算是行動黨第三代領導。即將接替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掌管國家內閣的人選,會成爲第四代領導,而他們的未來的接班人,則將成爲第五代領導。

之前,民間一般認爲黃循財是第四代領導人的第三任選,排名在陳振聲和王乙康之後。後來因爲什麼條件使黃循財異軍突起,成爲最佳人選,外界自今還未完全知曉,因此有人猜測黃可能是「妥協人選」。

經過媒體報導,外界曉得這次黃循財被指定爲接班人,是委任新加坡報業媒體信託主席、行動黨元老——許文遠親自協調。新報業媒體信託掌管包括英文《海峽時報》、華文《聯合早報》、馬來文《每日新聞》和淡米爾文《淡米爾鼓》等主流平面媒體。許文遠在與個別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員協商後,肯定19名中執委當中,有15名支持黃循財接任黨魁。這個決定之後被全部82名行動黨國會議員正式肯定。新加坡國會現在一共有92席民選議員、2席非選區議員和9席官委議員。之前王瑞傑的領選過程,據說是以黃循財負責協調。

以李光耀爲首的重量級建國元老,一般被視爲第一代領導層、以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爲核心的黨高層,通常稱第二代。圖爲2004年8月的內閣會議,右一爲時任總理吳作棟和準備接班的副總理李顯龍,左一爲李光耀。 圖/法新社

黃循財對許多新加坡人而言,其實相當陌生,對國外人士就更不必說了。黃的工作經歷幾乎都是在政府部門,2011年開始從政,加入行動黨西海岸集選區團隊,當選爲國會議員。被委任爲財政部長和跨部門抗疫小組主席之一前,黃曾在教育、國防、發展、文化、資訊等部門擔任過政務部長(相等於次長或副部長)或首長,但向來低調,也未曾負責推動過重大政策或政治主張。在從政之前,黃從獲得新加坡政府獎學金,以公費赴美留學,回國後在貿工部、財政部、衛生部、和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等部會服務,也擔任過李顯龍的首席私人秘書。

從拿政府獎學金留學,到成爲技術官僚,然後最後從政,黃循財走的似乎是近幾十年來,典型行動黨政治人物路線。一樣是之前第四代領導班子領導人選的王瑞傑、王乙康和陳振聲,背景也相當相似,只不過陳是經過新加坡武裝部隊,而非文官體制。不少其他現任行動黨政務官員的個人經驗也非常相似。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一樣是公務員出生,而李顯龍則是從軍隊轉向政治。

新加坡和行動黨體制如此重視官場背景,讓外界猜測是否會影響政治想像、魄力和應變能力,限制新加坡面對國內變化和國際局勢快數轉變的能力。

新加坡公務員給人的印象,一般是奉公守法、執行能力強、資歷和管理經驗豐富,不過缺乏政治敏感度和創造力。有民衆會認爲,新加坡官場文化以及受其影響的政壇,雖然讓官員在熟習的事務上有一定的效率,但在如貧富差距、教育制度過於強調考試成績、族羣摩擦、生育率持續低下等較爲棘手的挑戰上,因爲過度保守、不敢嘗試,而無法找到重大突破。

黃循財的從政之路似乎是近幾十年來,典型行動黨政治人物路線。他在疫情爆發之際成爲該國抗疫小組的領導人之一,圖爲2020年3月,黃循財在國會發言感謝前線抗疫人員時,忍不住哽咽落淚。 圖/《海峽時報》影片截圖

▌下一任新總理的挑戰?

新加坡未來在的黃循財領導下,必須處理與以往相當不一樣的內外環境。

國際上,新加坡向來希望在美中之間「不選邊站」。這樣的立場很容易理解。作爲國際生產鏈和價值鏈的主要樞紐之一,中國是新加坡貨品貿易的最大雙邊夥伴,中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輸出國,但是美國、歐盟、日本個別與新加坡的服務貿易和對新加坡的投資,都勝於中國。新加坡能與不同大國有良好的互動而從中獲益,主要是靠這些地方有巨大的利益重疊,不介意新加坡建立多重合作關係。但是在美中、歐中、日中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現在的遠景能維持多久,就難以預測。

在國內,新加坡同樣需要面對轉型中的經濟和社會。自從這個世紀的開始,新加坡的快速經濟成長,也加大貧富差距,新冠狀疫情和俄國入侵烏克蘭造成的能源、食物等供應問題,更使通貨膨脹上升,增加了許多新加坡家庭的生活負擔,尤其是中低收入戶。

在疫情下,新加坡長期隔開不談的族羣關係,尤其是華裔對少數族羣的輕視和偏見等社會裂縫,也開始浮出水面。新加坡在疫情下和俄國開戰後,面臨了不實訊息的衝擊,一方面造成不少新加坡人易於被誤導,信任沒有醫療根據的偏方和對疫苗產生猶豫,另一方顯示部分新加坡人對公民意識的薄弱認識,和國家認同的混淆。

無論是在外交還是內政事務上,黃循財還未明確表示取向,或提出重大政見或政治構想。在公開演說中,黃循財重複了行動黨的近年來一貫的說詞,宣稱希望美中之間可以找到共識,互相諒解,讓世界走回以往熟習的秩序和合作模式,強調新加坡不希望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在內部事務方面,黃還未提出對於社會和經濟資源分配的新架構、提升公民意識和認同的主張。

黃循財接任後,是否會進行政治改革,也有待觀察。基本上,黃循財在這個時候,似乎是代表了行動黨和新加坡體制的持續性。但這樣的方向是否符合新加坡的接下來的處境,只能說在這個時候無法知曉。

新加坡向來希望在美中之間「不選邊站」,對此黃循財也曾在其公開演說中重複了一貫說詞,宣稱希望美中之間可以找到共識。因此他在接任後會否進行政治改革,也有待觀察。圖爲2021年8月,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碰面的李顯龍。 圖/歐新社

▌走出李光耀的影子?

新加坡這次的領導世代接班,雖然沒有直接民選制度來得熱鬧,甚至會顯得平淡無趣,不過仍然隱藏着一定的不確定性。

李顯龍的十八年執政,可算是走完了新加坡建國後的第一階段。從獨立以來,新加坡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經濟逐步開放、全球化的世界。在這種大環境下,新獨立的新加坡因爲可以把握快速經濟成長的機會,把注意力放在提升物質條件,暫時避開公民意識和族羣磨合可能帶來的衝擊。但是之前的成功,是否足以應付美中競爭加深、新冠疫情、俄國侵略烏克蘭、物價快速上升、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等挑戰,仍然帶着很大的問號。這些變化,都可能給新加坡的外交和內政帶來新的張力和撕裂。

無論是誰當,新加坡下一代領導都必須在一個更加動盪不安的世界裡找到定位。或許最關鍵的問題,環繞着行動黨和新加坡熟習的以政黨高層帶領政策大方向的作風,是否還符合正在形成中的新常態?

行動黨從新加坡冷戰時期進國以來,把自己標榜爲處事謹慎的穩定牌,但是一個環境下的穩健,可能成爲另一個境況下提升風險的過度僵硬。畢竟,在一個時期成功的手法,不一定在不同的環境下要有相同的成效。假如之前的做法開始面對不足,行動黨和新加坡國民要如何即時分辨,找出更適當的對應方式,至今還是一個未知數。

新加坡在疫情之下,於2020年7月舉行選舉。圖爲總理胞弟李顯揚加入在野黨前進黨,走訪選區協助競選,在當時備受矚目。 圖/美聯社

圖爲2015年的新加坡選舉,一名工人黨的支持者。 圖/美聯社

目前,新加坡多個在野黨個有不同的政見。

主要的在野勢力——工人黨——一般比較注重提升公民福利、直接面對社會分歧。在外交上,主張在與大國合作的同時,重視與區域國家鞏固關係,減緩大國角逐帶來的衝擊。這些觀點在民間有一定的支持,不過若以以往的選舉成績來評估,在野黨在全國大約會贏得四成多選民的支持。不過行動黨相對龐大的黨機器和資源,以及選區劃分等緣故,使工人黨在國會92席直選議員中,只佔9席。若包括另一在野黨前進黨的兩席非選區議員和官委議員,工人黨和前進黨在103席的國會席位中,總共只佔11席,在立法程序中的影響非常有限。

要面對接下來的挑戰,黃循財和他帶領的人民行動黨不得不考慮如何做出調整或轉型。而這個過程,多多少少會牽涉到民衆和社會其他聲音的政治參與。在一個多變化的世界,新加坡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可能更需要民間的多元知識和經驗,而不只是黨國高層的帶領。這種情況,對不習慣公民直接參政的新加坡執政者、公務機關,甚至民衆而言,或許造成相當的考驗。

至今,許多民衆認爲李顯龍執政時期,雖然維持了被傳承的制度,不過或許沒有其他重大政績,無法走出他父親李光耀的影子,凸顯自己本生的執政特色。黃循財是否能帶領行動黨和新加坡走向更開放和有彈性的施政方式,還是會選擇維持以往熟習的集中式決策模式,可能對決定他的歷史定位相當關鍵。

至今,許多民衆認爲李顯龍執政時期,仍然沒有走出他父親李光耀的影子,因此上任後的黃循財會如何決定施政方式,也會影響其歷史定位。圖爲2011年的新加坡選舉,身穿李光耀肖像T恤的支持者。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