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玩戰術平衡 兩岸走鋼索

(圖/外交部提供)

美國總統拜登派遣他的老友、美前參議員陶德訪臺;與此同時,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前國務卿凱瑞也奉命到了上海。這場「季辛吉式」的權力平衡遊戲,加上最近美國國內又針對「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進行政策辯論,看得大家眼花撩亂

我認爲,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仍未定型,但看來似乎是朝「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方向走。「戰略清晰」是基於拜登對中共的戰略定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強調,中共已對美構成「最重大的挑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辦公室於4月13日發表年度報告,則將中共列爲對美威脅「清單」首位,排名在後的是俄羅斯、伊朗北韓。報告強調,「中國越來越成爲一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在多項領域,尤其是經濟、軍事和技術方面挑戰美國,並已在推動改變全球規則。」因此,爲了避免「中國崛起」轉化爲「中國威脅」,我認爲美國對中共採取的「遏制戰略」是相當明確的。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其回憶錄《應許之地》書中揭露,美國人已建立「必須對中國動手」的共識,而對付中國的工具,就是長久維持美國霸權的「3個法寶」:美元、科技和軍隊。雖然中共今日的綜合國力大幅成長,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但不可否認,美國目前仍掌握上述3項優勢條件。美國要儘速對中共採取行動,缺少的就是「師出有名」。

臺獨」是一個假議題,中共警告民進黨政府以「切香腸」式的手法「倚美謀獨」。我認爲,講「謀獨」是藉口,「倚美」纔是關注所在。中共應該理解,美國不會爲「臺獨」而戰,但也不會坐視臺灣落入中共手中。所謂臺美「共享民主價值」一說,不會構成美國軍事介入臺海戰爭的理由;但若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遭到挑戰,華盛頓就會以區域安全爲由,自認取得出兵臺海的「正當性」。

而一旦臺海發生戰事,中共是否做好了準備?如上所述,中共面對的敵人,可能不會只有臺灣;中共雖具「戰狼」之勇,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應付羣狼」之攻。拜登政府目前對外政策的主軸,就是恢復美國與盟友的緊密關係,並努力將中共塑造爲共同的假想敵。明顯的是,日本雖是美國在區域內最堅強的盟友,但中國大陸是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日本擔心恐因抗中而影響經濟利益。僅管如此,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華府曾敦促日本在即將舉行的美日峰會後,能夠發表一份提及臺灣的聯合聲明。

面對新冠疫情對國際政經情勢造成的影響,尤其爲了收拾川普執政4年爲美國內政留下的「爛攤子」,拜登刻意在對中國的行動保留靈活運用空間,這就是所謂的「戰術模糊」。拜登強調以「一箇中國政策」和「三項聯合公報」,處理與中共的關係;另以《臺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處理與臺灣的關係。目的就是在灰色地帶遊走,除讓民進黨放棄「臺獨」幻想外,也希望避免此刻與中共全面軍事攤牌

兩岸走在臺美關係和中美關係鋼索上,稍不留意就會出現「失衡」狀態,也讓美國在這場臺美中三方的賽局中,站在「球員裁判」的戰略高地

中共對臺政策歷經「寄希望於國民黨當局」、「寄希望於臺灣統治當局」,到「更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然而,中共因民進黨緊抱《臺獨黨綱》、蔡政府拒絕「九二共識」,將民進黨視爲拒絕往來戶,並關閉兩岸對話協商的大門;國民黨內對「九二共識」有不同認知,也使國共關係每況愈下。日前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針對國民黨說的一些話,讓國民黨主其事者不得不在第一時間做出迴應,但感覺像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近期中共從海、空二路升高對臺軍事施壓,僅管其中有與美方競相「秀肌肉」的意味,但也引發臺灣民衆對中共政權的不滿,並形成兩岸民意對撞的惡性循環。兩岸目前已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如何避戰趨和?這是兩岸人民給兩岸執政當局的一個問卷。(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