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霸氣女總裁翻車,中國的大企業還沒醒過來,他們不知道新時代已經來了

百度 副總裁,據說是 “公關一號位”,上網開始做網紅 。

但馬上就翻車了。

璩總外交學院畢業,曾任華爲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副總裁、中國媒體事務部部長,現任百度副總裁。

她爆火,因爲一段言論:

“我是請你來幹活的,不是請你來度假的”,“如果做不了,請你離開”,“我不是你婆婆,非得伺候你”,“爲什麼要考慮員工家庭”等等。

這段言論,有什麼問題嗎?沒有。

但是,並不是沒有問題的言論,就可以隨便說。她說出這段話,說明大廠公關們,依然不瞭解輿論生態。

公關這一崗位,是解決什麼問題的,說簡單一點,就是處理公司外部形象問題的,更精確一點,叫處理輿情的。

對輿論的瞭解,是公關崗位最爲重要的事務。

中國企業的公關理論,基本上繼承於美國。而美國企業的公關策略,則由美國的媒體環境孕育而生。

但是,這一套公關理論,其實早已失效,因爲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輿論環境都發生了驚天的變化。

我先要簡單地說一下美國媒體的歷史。

最早的美國媒體,其實是黨媒,他們只服務於兩大競爭政治團體,因爲沒有平民會將媒體當作消費品。在十八九世紀,美國的媒體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廣告,政黨資金。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後,現代媒體開始發展,原因是,美國開始擁有了龐大的中產階級,受教育程度增加,媒體因此擁有了廣泛的平民消費羣體。

這時的媒體開始發育出一系列現代媒體的準則。

既然不將政黨當作客戶了,那麼就需要迎合新的客戶,比如,要求客觀報道事實,將記者採訪與新聞評論分開,並且發育出社論這種機制。

緊接着出現了廣播電臺和電視臺。

廣播電臺其實是一種可以搞成自媒體模式的媒體,但在大媒體集團的政治影響下,廣播電臺被法律要求,必須有平衡觀點。

比如,一個事件發生,要評論,必須要有相反、或完全不同的觀點進行評論,這樣,小企業就難以生存,而有利於大企業。

美國就發展出來了幾大媒體巨頭。這些媒體巨頭的商業模式,就是當代媒體輿論生態的來源,即主編制、中立、客觀、追求公信力、記者採編、評論員、專家、特約評論員、商業廣告等一系列模式組成的現代媒體模式。

在這一模式下,個人自媒體,是不存在的,不僅模式上與這些傳統媒體符,符合法規的要求,也讓個人自媒體無法承擔成本。

這時的企業公關,就是建立在這一生態上的。

企業公關要求與媒體記者們、主編們保持有良好的關係,一方面積極投入廣告費,成爲媒體的客戶,另一方面積極利用與媒體的直接關係,直接塑造企業形象,以及在負面輿論時出來救火。

媒體本身就天然帶着負面傾向,因爲客戶更喜歡負面事件,媒體不停地發掘企業的黑料,與企業不停地維護自己的形象,就形成了企業公關的核心內容。

然而時代變了。

自九十年代之後,美國的媒體業,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媒體解構了,政黨重新回到了政黨媒體模式,以福克斯爲標誌,所有的美國傳統媒體,都自動站隊爲左媒或右媒。

新時代的自媒體出現了。

這個自媒體,不是我們中國人理解的一個公號,一個視頻號,而是美國的脫口秀,美國的脫口秀,其實是一個個人大V模式的自媒體,他通過電視進行傳播,保守派羣衆中前觀看的媒體中,有八個是脫口秀節目 。

其實中國也曾有過美國這樣的改變,並且變化更快。

在九十年代之後,媒體開始有了企業屬性,不管是電視臺還是報紙,廣告收入都成爲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而只要有利潤機制,企業的行動必然朝着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向前進。一度報紙成爲接近於免費的模式,裡面大量的廣告和各種現代媒體的要素全部具備。

直到今天 ,中國新聞學裡,還是教的是這一套美國的媒體模式。

很多人認爲媒體有什麼標準發展的模式,甚至需要有什麼良心,其實這都是誤解,因爲自古至今,大部分時候,媒體都是一個企業 ,企業的運行模式隨着市場的變化在變,從來不存在什麼固定的模式。

但衆所周知,今天中國的傳統媒體已經式微。

新崛起的是自媒體,每一個人都可以寫上一段文章,錄上一段視頻,播一段音,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媒體企業。

中國自媒體的崛起速度,比美國要快得多。不僅是因爲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效率更高,還因爲中國的傳統媒體的戰爭力更弱,畢竟他們還屬於國企。

打敗傳統媒體的,不是別人,正是消費者。想想,你現在的信息來源,有多少是來源於傳統媒體的?

甚至可以說,中國現在的輿論生態,在全世界都是最前衛的,是走在互聯網時代的最前沿。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下,企業公關還是用着上世紀從美國傳統媒體時代發育出來的公關理論,這有用嗎?當然沒用了。

我相信,百度這位公關一號位,有着豐富與傳統媒體打交道的能力,行事作風也是雷厲風行,對下屬要求行嚴,凡事以結果爲導向。

我也是公司老闆,我自然也喜歡能交結果的副手。

但是,新時代來臨了,舊的時代的知識,全部是錯的。一個公關負責人,卻自己爲企業製造了一個公關危機。

但我依然要爲她的嘗試點贊,起碼她認知到了,公關再靠傳統媒體是不行了,必須自己下場經營企業形象。

小米雷軍是這方面幹得比較牛逼的。

但大部分企業老闆,不僅缺乏這種思維,更不重視這種問題,甚至聰明如馬雲,也一樣在輿論上翻車。

時代的大潮來了,新的輿論環境完全不一樣了,可以說中國絕大部分大企業的公關部,都沒有能力在這個自媒體時代經營自己企業形象的能力。

他們其實是無比脆弱的,這幾年一衆大企業深陷形象危機,就是明證。

歸根到底,中國企業公關部的精英,都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也缺乏理論和方法論,來了解當下中國的輿論情勢。

他們只是泛泛地感覺,現在情緒輿論氾濫,不理性,但卻未能深入理解,這背後的出發點。

甚至香飄飄這樣的企業,居然去蹭“反日”的愛國流量,以爲可以接一輪潑天的富貴,這充分說明,他們對輿論真的不瞭解,或是目光極其短淺。

我主業是商業諮詢,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要面對這樣的新時代,的確不容易,需要公關係統、品牌形象理論,全部要重構。

我甚至可以下一個論斷,過往在傳統媒體公關時代幹得越優秀的人,越不勝任這個時代,因爲有路徑依賴,更容易因爲路徑依賴犯下大錯。

這樣的大錯,其實是N個企業中早已發生。

我兩年前寫過一篇幾萬字的長文,美國媒體簡史,號沒了,明天在這個號重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