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市值藥企股權易主!
近日,遼寧成大生物發佈《關於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成大生物的實際控制人擬由遼寧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
國資退出控股股東地位,標誌着成大生物在股權結構上的重大調整,也預示着這家百億市值藥企即將開啓新的發展篇章。
01.
百億藥企股權結構重大調整
根據成大生物的控股股東遼寧成大發布的公告顯示,遼寧成大於近日完成董事會換屆,遼寧成大的控股股東將由遼寧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變更爲韶關高騰,實際控制人將由遼寧國資委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韶關高騰系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粵民投)的全資子公司。
隨着遼寧成大的控制權變動,韶關高騰將通過遼寧成大間接控制成大生物54.67%股權,全面觸發要約收購程序。粵民投將以25.51元/股的價格,向除遼寧成大以外的全體流通股東發起要約收購,期限爲30個自然日。截至2月14日收盤,成大生物每股市值爲27.60元,高於要約收購價格。
對於此次控制權變更的影響,成大生物表示,公司管理經營團隊不會發生較大變化,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本次控制權變更後,公司將繼續認真落實和推進既定發展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持續爲公司股東創造價值。
成大生物是國內疫苗龍頭企業,構建了細菌疫苗技術平臺、病毒疫苗技術平臺、多聯多價疫苗技術平臺和重組蛋白疫苗技術平臺,爲疫苗研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基於四大技術平臺,成大生物佈局了多個在研疫苗產品,包括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四價/三價流感疫苗、15價HPV疫苗、13價和20價肺炎疫苗、重組帶狀皰疹疫苗、B羣流腦疫苗、多價手足口疫苗、狂犬病單抗等。這些在研產品涵蓋多個疾病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其中,公司的核心產品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16年保持領先,並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銷售,累計安全使用超過4.5億劑次,使用人羣超過1億人,且全程規範處置未見免疫失敗病例報告。
然而,近年來成大生物的業績出現一定壓力。除2021年增收不增利外,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潤均爲下降趨勢。成大生物的業績下降與其主要產品市場競爭息息相關。公司目前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於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乙腦滅活疫苗的生產和銷售,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現有產品的生產、銷售、市場狀況等情況出現異常波動,都將對其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此外,國內人用狂犬病疫苗批准文號和批簽發數量的增加,導致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的競爭加劇,進而影響成大生物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
對於粵民投來說,疫苗相關產業鏈、醫藥上游產業鏈、重要資源品、專科醫療服務、創新技術平臺等一直是粵民投的重點投資方向。因此,粵民投的加入能助力整合成大生物的資源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助力自身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
遼寧成大也在公告強調,將“繼續支持成大生物發展”,結合粵民投的產業資源導入,新舊股東合力聚焦疫苗管線推進與全球化佈局,進一步消解經營波動風險。
02.
藥企股權結構變更事件頻現
近年來,藥企股權結構變更事件屢見不鮮。2023年,株洲千金藥業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了株洲國投等持有的千金湘江藥業和千金協力藥業的部分股權,交易價值近6.24億元。這筆收購是其強化集團管控,加快推進戰略落地的重要舉措之一。2024年12月,萊美藥業發佈《關於控股股東擬協議轉讓部分公司股份公開徵集受讓方的公告》,公司或將再度“易主”。
這些事件的背後,既有國資戰略調整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國資的退出往往意味着企業將獲得更大的市場化運作空間,但也伴隨着經營策略和管理團隊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國資監管政策日益嚴格,要求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優化資源配置。加之醫藥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也呈現出行業整合趨勢,大型企業通過併購等方式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的現象頻現。
此次國資退出成大生物,可能是爲了順應這一行業趨勢,讓成大生物更好地融入行業整合的大潮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對於成大生物而言,國資的退出和要約收購的實施,將爲其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這意味着企業背景由國資轉變爲民營企業,未來其體制與機制將更加靈活多變,資本方也將爲公司帶來更多的靈活性與活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本與實業的深度融合與賦能,爲公司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在新的股權結構下,快速適應並優化管理,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醫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業的股權結構變化可能會對其市場競爭力、研發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產生重要影響。此次成大生物的股權變更是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未來其如何在新的股權結構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聲明: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