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探索數據治理應遵循五方面原則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何旭、許維娜)9月2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開幕。作爲服貿會的重要組成板塊,3日上午,2021中國電子商務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分享了數據治理的研究現狀及未來展望。

白重恩指出,數據在數字經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爲新型生產要素。“如果能源是工業經濟的血液,那麼數據就是數字經濟的血液。數據的影響遠比其他傳統因素影響複雜得多,因此數據管理也變得更具有緊迫性。”他說。

“數據作爲新的生產要素,加之數據治理問題的複雜性,我認爲還是處於探索的階段。”白重恩表示,這一探索階段對企業而言,同樣也存在着不確定性。

對此,要解決上述問題,白重恩建議遵循五個方面的原則:

一是保護個人權益。數據來源於個人,因此,在數據治理中應考慮個人權益對社會利益、國家安全及公衆利益的影響。比如,收集用戶大數據要徵求用戶同意,要告知目的和用途,同時要避免誤導一些行爲。“對於收集數據後的儲存、流通,也要採取相對嚴格的保護措施,不能侵犯消費者的權利,近期公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反壟斷指南》,其原則基本上涉及到了平衡個人權益、社會利益,以及效率、創新、公平等方面。”他說。

二是政務數據脫敏共享。除政府自身使用之外,政務數據如何能夠更加廣泛得到使用是重點,需要對政務數據共享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對數據進行脫敏以及如何安全分級,還需做更多努力。如果由每一個部門來決定是否分享,這個工作很難推動下去,可能需要一個具有全局觀的機構推動和執行脫敏處理、分類以及數據共享的規範。”他說。

三是商業數據脫敏處理。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社會數據的流通和交流和交易中也有類似考慮,也需要做一些脫敏處理。“因爲這些數據中往往包含個人數據。脫敏以後仍需安全分級,對不同級別的數據進行不同的規範。”他說。

四是個人權益的分配。數據可能來自成千上萬個人,如何讓個人權益得到保障?一方面可利用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對個人信息進行收費,並分配給個人,但技術上需要規範;另一方面可通過稅收來解決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提供數據,再對數據使用產生的收益徵稅,部分返還給消費者。

五是數據壟斷監管。其中,數據壟斷面臨較大的挑戰是監管,因此監管時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原則。目前由於大量的數據使用比較新,使用的方法較多,單純依靠人來監管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因此,未來應更多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來監管,讓人工智能的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來幫助監管。”白重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