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喝鮮奶 環境重傷害

根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約八十億個紙容器。近年來部分連鎖速食店及超商陸續引進「循環杯」,減少一次性飲料杯帶來的垃圾。業者提供可重複使用的杯子給消費者盛裝飲品,用完後再歸還至特定回收點,永續發展減塑行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並提升業者環保形象。然而農業部與教育部一一三學年起攜手上路的「班班喝鮮奶」政策卻背道而馳。

臺灣公立小學暨幼兒園學童約二八○萬人,每週至少二盒鮮奶,一年所產生的鮮奶紙容器垃圾將近二點五億盒,加上許多縣市早有類似政策持續進行,恐將聯手導致全國再多百分之五以上紙容器垃圾量。班班喝鮮奶無疑是環境教育法施行十三年以來,最赤裸裸的不環保教育。一直以來,紙容器的回收補貼費率,遠高於製造徵收費率,未來數以億計的紙容器補貼差價恐將全民埋單。

環境教育向來推崇生物多樣性,突如其來的班班喝鮮奶,巨幅壓縮原本仰賴的學生市場,勢必重創羊奶產業。根據政府電子採購網資料,本次鮮乳得標廠商與保久乳得標廠商幾乎均爲大乳廠,其中不乏曾有多年食安疑慮的食品大廠得標,亦更加排擠臺灣小型酪農生存空間。

再者,私立小學與幼兒園學童不在補助範圍,國內私幼學童超過四十萬,公幼學童不足十五萬;農業部一再澄清不是爲了搶救產業,而是爲幫助學童補鈣,難道四十多萬的私幼小孩不需要補充?荒腔走板的政策缺乏多樣性考量,遑論孩童缺乏的營養素只有鈣嗎?

此外,鮮乳離開冷藏後,須在半小時內飲用完畢,大量鮮乳運送抵校再發送各班,難免耽擱時間,勢必要求全校學童及時喝完。孩子或許剛吃飽早餐,活像是全國小學和幼兒園一起上演填鴨式教育,再到洗手檯排隊輪流耗水清洗紙容器。若是顧及乳品保鮮、請假學童權益與提供多元飲用時段,是否要進一步推動「班班有冰箱」來爲荒謬政策解套?

報載農業部難敵多方民怨,研議後續發放「鮮乳券」。建請農業部不僅應懸崖勒馬,更必須肩負組織改造後成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之重責大任,切莫再大量印製紙本票券並勞師動衆由學校轉發,節能減碳不成反而「生靈塗炭」。

自新冠疫情以來,政府發行各類消費型態的數位票券已駕輕就熟,除了研議與連鎖超市及超商的APP合作鮮乳券的可行性,更應思考將預算惠及全國各地提供牛、羊奶的休閒農場,提供孩子與父母親攜老扶幼到農場飲用鮮乳的「數位鮮乳券」,並鼓勵業者及消費者使用循環杯喝鮮奶,不但能振興國旅,更能有效營造家庭旅遊的幸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