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

原標題: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講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來講,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隊伍是建設思政課的主力軍。因此,我們必須抓好思政課教師這個關鍵,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加強政治引導,讓思政課有高度。爲黨育人、爲國育才,是思政課的初心使命。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理想信念問題,才能講得敞亮、講得深刻、講得透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紮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思政課教師要保持崇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信仰,準確把握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重大意義、方向目標、根本任務和政治屬性,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保持家國情懷,心裡裝着國家和民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要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正確示範,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育人使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終身受益。

涵養學識修養,讓思政課有深度。“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思政課是一門集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性於一體的課程。思政課教學必須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之中。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有寬廣的視野,做博學之師,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要不斷夯實理論基礎,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色和內在要求,努力成爲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和踐行者,以透徹的學理分析迴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除了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之外,思政課教師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拓寬自身視野,提升知識儲備,把思政課程講得更有深度,實現思政課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價值塑造。

增強共情共鳴,讓思政課有溫度。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溫度才能直抵學生心靈。在教學中,學生的價值認同需要經歷“認知—情感—行爲”三個階段,其中,“情”是價值深度提升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不僅要提高“理”的深度,追求理論透徹,也要善於在“情”上下功夫,提升“情”的溫度。思政課教師要對自身職業的崇高性具有充分的認知、認同,增進使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提升職業自信。要厚植“以生爲本”的教育初心,時刻保持對思政課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緊緊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在正能量的世界裡與學生同頻共振。要善於挖掘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情感要素和情感內容,把宏大的政治敘事滲進微觀的生命體驗,把抽象的學術理論融入具體的生活實際,使思政課堂貼近時代、貼近實踐、貼近學生思想實際,把課程講得“有情有義”,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創新教學方法,讓思政課有力度。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秀品質。思政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爲底色,推動理論思維更新和教學方法創新。要善用信息技術,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政課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圍繞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設計,讓學生走進歷史和理論,身臨其境,使課程中的人物“動”起來、事件“亮”起來、理論“活”起來,增強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大力創新話語體系,更多地運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大衆化的語言,讓理論接地氣,把基本原理講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方法。要進一步推進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三下鄉”“一線課堂”“行走的思政課”等實踐活動,深入鄉村社區,走進博物館、革命遺址、教育基地,開展調查研究,體察社情民情,努力奉獻社會,有效補充課堂教學,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楊珏,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