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馬和全馬之間的差別,可能比你想象的還大
不少跑友完賽半馬後,也會將目標瞄準全馬。他們僅僅只是長度上的區別嗎?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下 ,半馬的距離是21.0975公里,全馬的距離是42.195公里,難道半馬和全馬的區別就只是距離差一半嗎?大錯特錯!
01
半馬和全馬有哪些差別?
1、生理感受大不同
30-35公里是身體代謝的一個極限點。超過這個極限點,很多跑者就可能產生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等反應,俗稱“撞牆”。
“真正的馬拉松是從最後十公里開始的”。
你開始感覺衣服摩擦皮膚,越來越疼,跑鞋越來越擠腳,每擡一次腳都會感覺疼痛。
生理上的不適,會導致心理上的忐忑甚至崩潰,想要放棄的念頭會持續到你跑完整個全馬。
2、心理感受不同
25公里後,你開始忐忑能否堅持到底,感受撞牆的煎熬、自我否定,到體能枯竭帶來的無力,再到40公里時的振奮,直至完成時的成就感。
這樣的過山車式心理曲線,五味雜陳,讓全馬相比半馬,回憶起來滋味兒更濃。
3、體能要求隔了座大山
一言不合就嘗試首個半馬的例子屢見不鮮,但一個從沒進行過專業體育訓練的普通人,一口氣跑完42.195公里,不是單純靠意志即可實現。
從半馬到全馬,同樣適用這句話。有志者事竟成,除了志,你更需要的是足夠的跑量積累。
4、體力分配不同
前半程快,後半程配速下降,是正常現象。
但前半程跑太猛,會使血乳酸濃度上升過多,靠近無氧閾,導致身體長時間處於酸性環境,疲勞感加倍,極易導致跑崩甚至放棄。
全馬需要更合理地分配體力,需要在最後10公里,跟隨時枯竭的體能“決一死戰”。
02
半馬進階全馬訓練方式
1、堆積跑量
堆積跑量是從半馬到全馬的最直接又最有效的訓練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肌肉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傷病問題,每一次問題的解決,就會變得更強一次,隨着跑量的提升,你自然而然就能跑的更遠。
堆積跑量要注意循序漸進,關注身體和關節的疲勞情況。不要這周剛跑一點,下週就一下子跑很多,最好每週跑量的增加不超過前一週的10%。
在積累跑量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長距離慢跑。你可以把每次長距離跑看做一次馬拉松演習,它對鍛鍊你的耐力,提高信心很有幫助,同時你還能聆聽自己的身體,掌握馬拉松所要用到的喝水和進食的節奏。
跑量的累積過程其實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不過很多經驗跑者都比較認可一千公里這個概念,而這也只是個可參考的範圍。這不是說跑不夠一千公里就不能跑全馬,而是指跑夠了一千公里的量,你的肌肉和心肺已經鍛鍊的足夠強大,此時跑全馬會相對比較輕鬆、安全。
2、鍛鍊核心肌羣
在跑步的間歇日裡,你還可以做另外一項很重要的事——核心肌羣的訓練。這個和積累跑量可以相輔相成,時間也不衝突。可以說,練好核心肌羣會讓你受益無窮。
一方面來說,強勁的核心肌羣能給你的長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漂亮的腹部和臀部肌肉會讓你看起來無比的健美帥氣,走到哪裡都能收穫異性的目光。核心肌羣的訓練還可以起到適當休息的作用,可以很好地避免因爲跑步過度可能引發的傷病狀況。
03
總結
半馬和全馬除了在距離上的差別,還包括生理反應、訓練方式、體力分配、體能要求、跑量累積等等方面的不同。但是你只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並且選擇你適合你自己的訓練計劃,通過不斷地努力,解鎖全馬肯定不是夢!
但是值得跑友們注意的是,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或者比賽過程中,大家還是需要注意身體變化,保證身體健康安全第一纔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讓以健康爲目的的跑步變了味。最後,希望每一位有能力去解鎖全馬的跑友們,早日達成這一成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