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年貨必知常識 鮑魚「頭數」怎麼算?

頭數越少,鮑魚越大,亦越昂貴。(圖片/維基百科

鮑魚向來是中華飲食文化中尊貴的象徵,不僅位列海八珍之一,又是「鮑參翅肚」之首,加上形似元寶,稍微富足一點的人家總會在年節時分吃吃鮑魚,讓肚裡饞蟲開心也討討吉利

衆所皆知,鮑魚這種珍饈海產,乾製品會比新鮮的來得昂貴。原因在於經乾燥脫水處理的鮑魚,濃縮了鮮滋味美,且只有幹鮑中心,纔有辦法呈現不凝結的糖心狀態入口質感柔軟及有韌度,新鮮的鮑魚並沒有糖心,味道自然差之千里。

而鮑魚有自己獨享的計算單位,稱爲「頭數」。常聽人說三頭鮑、五頭鮑,就是這樣而來。不過評量鮑魚價值的頭數,究竟是怎樣的單位?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其實一頭,是說「一斤的幹鮑魚有幾頭」的意思,所以一頭鮑,就是一顆鮑魚就有一斤重。而五頭鮑,就是要有五隻鮑魚才能達到一斤,因此鮑魚的頭數,自然越小越大顆。

鮑魚頭數與售價息息相關,一頭鮑世間少有,多半做爲傳家之寶。2014年時廣東曾經出現過一頭鮑,比成年男性手掌還大,至少需20年的養成。當時有蒐藏家開出250萬人民幣天價(約1100萬臺幣),這樣的鮑魚早已跳出食物範疇,可說是代代相傳的蒐藏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