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關廠、裁員,歐洲汽車像極了末日降臨

歐洲汽車銷量已經降到了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顯示,8月,歐盟註冊量同比下降18%,約64.36萬輛。

所有歐洲主流汽車製造商的註冊量均出現下降,無一例外。歐洲前三大汽車製造商大衆、Stellantis和雷諾的新車註冊量同比分別下降了14.8%、29.5%和13.9%。

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核心市場的銷量降幅都超過兩位數,分別爲27.8%、24.3% 和13.4%。

純電市場更是幾近腰斬,8月歐洲純電市場註冊量暴跌44%,降至約9.26萬輛,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21%下滑到了14%。

這已經是歐洲純電市場連續第四個月下滑。特斯拉8月在歐洲的銷量下降了43.2%。此外,德國和法國也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下降幅度達到68.8%和33.1%。

再加上正在醞釀中的大衆汽車關廠裁員的消息,陰雲正籠罩在歐洲汽車的上空。

“一個非常不幸的決定”

從歐盟8月的銷量看,德國市場下滑幅度最大。原因之一,是德國提前結束了新能源補貼。

2023年9月,德國政府提前結束了對B端純電車型的補貼,這導致了去年8月的集中購買,也因此出現了今年8月幾乎70%的同比下滑。

購買力下降之外,專家將德國和歐盟市場的下滑主因歸於政策。慕尼黑伊福研究所前所長漢斯-沃納·辛恩(Hans-Werner Sinn)就指出,德國政府在2023年底突然取消電動汽車補貼,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決定”。

作爲德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辛恩認爲,歐洲綠色協議、歐盟自2035年起禁止使用內燃機以及日益嚴格的車輛排放標準等,在相對短時間內徹底擾亂了市場,迫使汽車行業走上了一條由政治驅動的轉型道路,那些未能迅速調整的公司被排除在外。此外,大衆的柴油排放醜聞讓整個行業都陷入了守勢。

從歐盟8月的銷量看,德國市場下滑幅度最大 資料圖

他還駁斥了外界對於歐洲品牌管理層的批評,他告訴德國之聲:“不能說有人在市場中睡着了。”

荷蘭銀行ING的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認爲,歐洲汽車“正處於結構性轉型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電動車轉型導致全球競爭愈發激烈。”他認爲,歐洲汽車業目前正同時面臨許多問題,且多重問題匯聚。

卡斯滕·布熱斯同樣將當前歐洲汽車市場的主要問題歸咎於政策的“反覆”,諸如“內燃機怎麼辦?它要保留還是不保留?什麼時候淘汰?會延長還是不延長?”這些問題,始終處在不確定性之中。

沃爾夫斯堡,下一個弗林特?

在沃爾夫斯堡最古老的酒吧,一位顧客正在憂心忡忡地思考大衆汽車的故鄉是否會走上密歇根州弗林特的路——弗林特是通用汽車的誕生地,曾被稱爲“汽車城”。

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用汽車宣佈,由於銷量下滑和低成本亞洲競爭對手的崛起,無法再在弗林特生產汽車。在那之後,弗林特就像美國其他工業衰退的城市一樣,經歷了一場又一場金融危機,成爲美國最危險的城市之一。

這位男士一邊喝着加了朗姆酒的茶,一邊鬱悶地指出,德國“汽車城”沃爾夫斯堡是否會遭遇同樣的命運,取決於大衆汽車在面對需求放緩、競爭加劇和高成本時下一步的行動。

9月2日,大衆汽車集團宣佈,考慮關閉“至少”一家較大的本土汽車製造廠和一家本土零部件廠 資料圖

隨着歐洲汽車市場萎縮,9月2日,大衆汽車集團宣佈,考慮關閉“至少”一家較大的本土汽車製造廠和一家本土零部件廠,並將被迫終止自1994年以來實施的就業保護協議,以進一步削減成本。

之後,就有傳聞稱大衆集團或將在德國削減多達3萬個工作崗位,以增強其競爭力。對此,大衆集團勞資委員會表示,裁減3萬個工作崗位“毫無根據,純屬無稽之談”。

無論大衆如何否認,外界已經風聲鶴唳了,勞工保護組織豎起了汗毛,已經進入戰時狀態。漢斯-沃納·辛恩對汽車行業能否度過眼下的危機並不確定,但他認爲,大衆汽車只是早期受害者,未來還會有更多受害者出現。

現實也確實是如此,根據彭博社商業數據和研究公司研究顯示,寶馬、奔馳、Stellantis、雷諾和大衆等汽車巨頭的歐洲工廠中,三分之一產能利用率不足,一些工廠裡,實際生產的汽車不到理論上產能的一半。

位於意大利米拉菲奧裡的Stellantis工廠情況尤其糟糕,2024年上半年,該工廠的產量下降了60%以上,從9月13日起已經暫停在這裡生產菲亞特500e純電動汽車。與此同時,生產豪華產品奧迪Q8 e-tron的比利時工廠也面臨關閉的風險。

不只是德國,法國汽車供應商協會負責人菲耶夫(Fiev)警告稱,由於汽車銷量下降以及電動汽車市場的放緩,法國汽車供應商未來幾年將面臨失去一半工作崗位的風險。

法國汽車裝備工業聯合會(FIEV)主席讓-路易·佩什(Jean-Louis Pech)表示:“考慮到目前的形勢,未來五年內,汽車行業將再次失去一半的工作崗位,但這似乎並不誇張,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非常快地發生。”

“這是大衆自己的事情”

“沒有大衆,就沒有沃爾夫斯堡。”20多年前以實習生身份加入大衆的安克·延茨施 (Anke Jentzsch) 強調了德國大衆裁員後可能出現的可怕後果。他指出,失業的不只是汽車從業者,還包括街角的麪包師和理髮師。

ING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表示,毫無疑問,德國和歐洲汽車行業的衰落將威脅該地區的繁榮。僅在德國,汽車行業(包括供應商、銷售商和其他依賴該行業的公司)就佔該國年經濟產出的7%至8%。

2024年9月4日,德國北部沃爾夫斯堡,德國汽車製造商大衆汽車公司的員工在公司股東大會開始時舉着橫幅

“大衆汽車對德國至關重要。”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政府希望幫助大衆汽車在不關閉工廠的情況下削減成本。但他同時指出,政府能做的事是有限度的,“大部分事情必須由大衆自己處理,這是公司的事情。”

辛恩也認爲政府不應該插手太多,他警告稱,任何“中央經濟都是沒有前途的,在市場經濟中沒有立足之地”,將歐洲經濟體(包括其汽車製造商)與氣候目標結合起來可能是善意的,但會“毀掉我們的繁榮”,任何凌駕於市場原則之上的企圖都將最終摧毀歐洲經濟。

在一片憂心忡忡中,還有另一種聲音。德國漢諾威中小企業應用技術大學 (FHM) 汽車行業專家弗蘭克·施沃普 (Frank Schwope) 堅信大衆汽車能夠渡過難關,認爲目前的銷售低迷只是假象。

“事實是,大衆汽車的利潤非常可觀,”他告訴德國地區廣播電臺NDR,大衆汽車2023年的營業利潤仍高達226億歐元,今年的營業利潤預計爲200億歐元。在他看來,大衆管理層創造了一個虛假的“末日場景”,旨在壓制當前的越來越高的工資需求,並推動國家對電動汽車的新補貼。

(原文標題爲《暴跌、關廠、裁員,歐洲汽車末日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