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ECFA 下架麻煩製造者

(圖/央視)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過境美國,引發中國大陸不滿,除了針對臺灣進口的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稅、示警《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可能終止,共軍並舉行海空聯合軍演。中共對臺軟硬兼施,直接受害的是石化業者,國軍更疲於應對大陸軍演,這一切麻煩都拜「臺獨金孫」之賜。

大陸在賴清德出訪之前,商務部14日先公告對臺灣生產的聚碳酸酯進口大陸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17日再宣佈調查結果,指臺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並將涉及產品從立案時的2455項調整至2509項,更暗示ECFA有可能全面或部分終止。在賴清德18日返臺後,大陸19日就公佈在臺灣周邊舉行海空聯合演訓,讓兩岸關係更加緊繃。以上都印證美麗島電子報5月的民調,2024年如果賴清德當選總統,有近半數國人認爲兩岸關係會更緊張。

這次賴清德出訪友邦過境美國,美方已刻意低調並發表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爲何大陸仍在賴出訪及回臺之際,陸續祭出ECFA緊箍咒與軍演?說穿了就是賴刻意在出訪前,安排國內外專訪,極力想撕掉「臺獨金孫」標籤,既說臺灣無所謂「獨立路徑」,還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這明顯只是騙選票的話術,反而深化了陸方的「疑賴論」與「疑美論」。

從大選效應分析,賴清德不但沒有說服美國他不會搞臺獨,大陸更認定他就是會「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臺獨分子。因此中共這次軍演規模雖相對節制,更值得觀察的是在軍演前對臺祭出的貿易反制措施,顯示大陸對臺讓利政策將有所調整,我方需提高警覺,尤其是企業界可能將持續面對新衝擊。

ECFA本來就是大陸讓利的兩岸經貿政策,受惠的早收清單包括石化、紡織與農漁業,目的在收攏臺灣民心。但兩岸關係在蔡政府主政下完全冰封,民進黨執政享受ECFA的滋養,在臺灣大賺人民幣的同時,蔡政府卻不斷激化抗中,醜化對岸,如今民進黨角逐2024總統大位的更是臺獨金孫,終於讓北京決定出重手,形成了對臺政策的轉折點。

面對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傾府院黨所有資源輔選賴清德,但賴民調仍無法突破4成天花板,因爲年輕族羣不再死忠支持民進黨,主因就是兩岸兵兇戰危。

在國際政治現實的環境下,臺灣無法擺脫成爲中美博弈的棋子,如何維持兩岸和平關係,絕對是2024總統大選的主軸。試想賴清德只是出訪就搞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證明他確實是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如果賴真的勝選,兩岸關係豈非地動天搖?2024總統大選,期盼臺海和平的選民應慎重投票。

(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