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新北再+3 都有吃炒粿條

臺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新北市衛生局今表示,今天再新增3例,皆爲女性,年齡介於23歲至39歲間,分別居住於土城區、新莊區及淡水區,其中土城區與新莊區的個案爲3月19日一同於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用餐,淡水區個案爲3月22日至該店用餐,皆有食用炒粿條,目前症狀皆已緩解,累計通報12案。

衛生局提醒,民衆若在3月17日至25日曾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用餐,如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另外,衛生局與市場處也積極擴大查覈大粄城公司粄條產品販售情形,截至30日累計查覈19家販賣業、21家餐飲業者、公有零售市場3390攤及民營攤集區8748攤,未查有使用大粄城粄條產品。

衛生局表示,因本次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檢出「米酵菌酸」毒素爲全臺首例,爲了解該毒素特性、降低污染可能方式,並針對是類病患的照顧追蹤等進行討論,衛生局29日邀請毒理學、穀類製品、毒物及流行病學專家共同討論。

專家們表示,米酵菌酸的防治重點在於預防,產生該毒素的唐蒼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必須在中性(pH 6.5-8.0)、低鹽(含鹽量< 2 %)、溫暖且潮溼(20至30℃)的特定條件纔會孳生併產生毒素,且毒素的產生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建議民衆與食品業者針對食材泡發或前置處理後,應立刻高溫烹煮,烹煮後也建議儘早食用完畢。

衛生局呼籲,臺灣氣候溫暖潮溼,民衆與食品業者特別注意食品保存條件,避免因保存不當導致微生物生長,同時掌握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勤洗手、食材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及要注意保存溫度。

臺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新北市衛生局今表示,今天再新增3例,皆爲女性,年齡介於23歲至39歲間。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