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案離奇!已確認和未確認的事有哪些?

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證實,死亡案例解剖後確認驗出「米酵菌酸」。(資料照/蔡佩珈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許多民衆都不敢吃粿條、河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已可確定食物中毒爲米酵菌酸所引起,疫調結果顯示,這些個案都和「寶林茶室」有關,也認爲此案無擴大大外溢情形。但全案仍有許多令人不解之處。

《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目前資訊,讓讀者瞭解哪些是確認的,哪些則是未知:

【已確定資訊】

●與米酵菌酸:2死亡個案、5例加護病房個案、1例一般病房個案在內,共8人都檢出米酵菌酸。這些人食物中毒都與米酵菌酸相關。

●臺灣未必沒有:米酵菌酸是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不是國內常見菌種;王必勝說,唐蒼蒲伯克氏菌存在於自然界,臺灣是不是過去都沒有,很難說,但說入侵,也很難說,需要調查。

●無擴大跡象:王必勝指,目前疫調結果顯示,病發與死亡個案都和「寶林茶室」有關,侷限於3月17日~25日間,沒有外擴跡象。

●已檢驗品項均陰性:衛福部已抽驗35件「寶林茶室」現場食材,檢驗了3件相關性高的粿條、香蘭葉果汁、在來米粉,但都是陰性,沒有米酵菌酸及其他毒物、農藥。剩下的32樣食材,仍在繼續檢驗中。針對粿條供應商抽驗了16件檢體,一樣是全數陰性。

【待釐清資訊】

●寶林茶室的粿條沒問題?王必勝強調「粿條還是相當可疑」,雖然依目前的採檢結果,供應商與店家內的食材都沒有問題,但先前的食材已經全數使用完畢,目前採檢的粿條已經是不同批的食材,「目前還是高度懷疑有問題」。

●爲何3月20日沒中毒案?資料顯示在此日前後,寶林茶室都陸續有傳出中毒案,僅3月20日無通報案例,引起討論。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可能與每個人體質或食入的劑量有關,但目前仍充滿謎團,不便深入推測。

●人爲下毒?林口長庚醫院毒物專家醫師顏宗海表示,從醫學角度來看,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