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食物中毒案醫院「看新聞才通報」 立委要求檢討機制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批評,若不是新聞,大家會覺得這是個人健康問題,直到新聞露出,才知是集體中毒。(翻攝自國會頻道)

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累計2死,由於受害者分散在全臺各醫院,許多醫院都是看到新聞纔回溯、通報。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批評,若不是新聞,大家會覺得這是個人健康問題,直到新聞露出,才知是集體中毒,第1例死亡是24日,在那之前就有很多人在醫院,但直到26日新聞露出後,許多人才有所警覺。臺灣對新型態的食物中毒危機意識很弱,要求衛福部檢討、重新設計通報機制,從此事中學到教訓。

「爲什麼竟然是透過媒體爆料才公佈?」。林淑芬指出,第1例個案是在24日死亡,經友人揭露才知曾到「寶林茶室」食用粿條,26日新聞露出。在個案死亡之前,就有很多人分散在各醫院,但大家都沒有看過這種病,並沒有危機意識。

林淑芬表示,大型百貨公司消費人口來自全臺,受害者送到各地診所、大醫院,若不是因爲新聞,會覺得這是個人健康問題,直到新聞露出,才知道是集體中毒事件。

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目前通報機制要求,醫院在24小時發現2個以上同時發生的個案,或出現死亡個案,纔要通報。若是分散的個案,一起通報過來,衛福部才能知道整體狀況。

林淑芬表示,臺灣對新型態的食物中毒危機意識很弱,現在罕見的中毒事件越來越多,大家多是看了新聞才通報,制度面需要檢討,當第一線看到奇怪的、非典型的個案,應有通報機制,否則大家還以爲是個人健康出問題。這樣的事件,不應通過爆料發現。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也直言,看起來大家的敏感度不足,是透過拼湊的方式得知個案都來自「寶林茶室」,而不是透過衛福部的通報機制發現,衛福部應檢討。專家懷疑此案是米酵菌酸引起,但衛福部連標準品都沒有,即使對岸已有案例,但衛福部也沒有做過準備,希望政府要以緊急重大的態度,集結各方力量處理此事。

除了通報問題,「寶林茶室」的責任險也在去年10月到期。林淑芬質疑,這些受害者靠的是責任險,當理賠的保險都過期,業者可能沒能力負責,大家所期待的是,「出問題保險可以接住你」。薛瑞元迴應,衛生單位都有定期查覈,查覈過程也要看責任險,但實際去看的是地方政府,會跟地方加強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