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CEO警告歐盟 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財聯社5月9日訊(編輯 史正丞)對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力主推進的“向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一事,寶馬、大衆等德國主流汽車製造商的高管齊聲發出了警告和擔憂的聲音。

非常湊巧的是,馮德萊恩週三也在德國首都柏林的政治集會上,繼續傳播她的見解。

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件事情起源於2023年的10月,主導歐盟27國貿易政策的歐盟委員會啓動了一項針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最終的目標是確定是否需要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

從今年3月開始,歐盟委員會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進行海關登記。這意味着如果最終調查結論認定需要加徵關稅,那將追溯到這個時間點。市場預期,歐盟的調查將在今年11月結束,但在那之前可能會開徵臨時關稅。

按照現有的日程,歐盟委員會可以在6月5日之前公佈擬議的臨時關稅摘要,並在7月4日前開始徵收。

在週三德國基民盟的政治集會上,馮德萊恩表示,歐盟需要對中國電動車採取措施,需要保護歐洲自己的產業。在本週早些時候,她也曾放話稱,若有需要,歐盟將充分使用貿易保護工具。

“歐洲汽車業不需要保護”

面對馮德萊恩的連番表態,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大衆的高管也在同一天做出迴應,強調她的政策不僅可能會對這些歐洲汽車製造商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危及歐盟自己的“歐洲綠色新政”——涵蓋溫室氣體減排、綠色能源投資和碳中和目標的計劃。

寶馬集團CEO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在週三的財報業績會上表示,(這種政策)很快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他表示:“我認爲我們的行業不需要保護,而且作爲主要汽車製造的產業優勢之一,就是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引入進口關稅很容易危及這種優勢。”

寶馬集團在中國製造的Mini和iX3電動車,並進口至歐洲。同時中國市場也是寶馬在歐洲之後的第二大市場,在今年一季度的營收佔比接近32%。

齊普策也進一步介紹稱,寶馬和一衆汽車製造商對中國市場存在“雙邊依賴”——除了最終制成品,還有零部件和原材料。他強調,實施關稅政策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爲明年歐盟將實施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將會需要更多依賴中國電池材料的電動車。

他總結稱,接下來歐盟將不存在“沒有中國零部件的汽車”。沒有來自中國的資源,歐盟的《綠色協議》將不復存在。

與齊普策立場類似,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大衆乘用車品牌的CEO托馬斯·舍費爾(Thomas Schaefer)也對關稅措施的風險表達了擔憂。舍費爾表示,這種政策總會帶來某種形式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