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得宜 山羌、獼猴入鏡最多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水鹿OI值從2015年的0.61,增長至2022年的1.79,族羣豐富度逐年上升。圖爲臺灣水鹿。(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015年起,在所屬國有林地區透過自動相機監測野生動物,入鏡最多的前3名物種爲山羌、獼猴、鼬獾,而從保育類野生動物調整爲一般類野生動物的山羌、臺灣獼猴、白鼻心,8年來族羣狀態良好,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臺灣黑熊、臺灣水鹿,族羣豐富度更是逐年上升。
林業保育署設置387處監測樣點,8年來攝得48萬餘張野生動物照片,可反映各物種相對豐富度。經統計,入鏡最多的前10名依序爲山羌、獼猴、鼬獾、松鼠、白鼻心、食蟹獴、水鹿、野山羊、野豬、麝香貓。
林業保育署表示,野生動物相對豐富度和長期變化,是保育決策重要參考,舉例而言,例如2019年依野生動物資源評估,將山羌、臺灣獼猴、白鼻心從保育類野生動物調整爲一般類。
即使曾有民衆擔憂這些物種恐遭過度獵捕需要保護,但林業保育署指出,山羌OI值(相對頻度)已從2019年19.4,到2022年增長至31.4,臺灣獼猴OI值也從3.85增長至5.43,白鼻心OI值從1.26增長至1.33,顯示3種動物的族羣狀況良好。
林業保育署還提到,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臺灣水鹿,是原住民的傳統狩獵物種之一,但OI值從2015年0.61增長至2022年的1.79,族羣豐富度逐年上升。
林保署表示,臺灣黑熊被拍到的紀錄也越來越多,族羣豐富度OI值逐年上升,更多次拍攝到小熊或母熊攜帶仔熊的照片,代表分佈範圍變廣繁殖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