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報導 美悄悄武裝臺灣 強化地面戰

《BBC》報導美國將施壓臺灣,將防守重點移轉至武裝陸軍。圖爲2022年陸軍步訓部學員模擬城鎮戰。(本報資料照片)

英國《BBC》6日報導,臺灣建軍長期以發展海軍和空軍軍力爲優先,相對犧牲陸軍,但在美國巨大壓力下,臺北正轉向「堡壘臺灣」戰略(fortress Taiwan),重點轉爲地面部隊。不過,臺灣陸軍有不少裝備相對「過時」,甚至還停留在越戰時期,軍隊訓練不足,服役像是「夏令營」,美方在保持戰略糢糊之際,正協助臺灣更新裝備及協助人員訓練。

《BBC》以「美國正悄悄武裝臺灣」爲題報導,「堡壘臺灣」戰略重點轉向地面部隊、步兵和砲兵,以擊退在海灘登陸的共軍,必要時與共軍在城鎮、叢林作戰,美國認爲這項戰略將使大陸更難吞下臺灣,「但是,如此一來,防守重任落在落後的陸軍頭上。」

該報導指出,俄烏戰爭給了臺灣震撼教育,砲兵成了戰場主力,且烏軍在發射一連串砲彈後,可以立刻轉移位置,以避免俄軍如暴雨般回擊。但臺灣的砲兵部隊有許多裝備還停留在越戰,甚至是二次大戰的槍枝,無法在發射砲彈後迅速轉移陣地,一旦敵軍回擊,勢必會坐以待斃。

臺灣軍隊的主戰坦克,雖有數百輛,卻已老化,現代化的輕型飛彈系統又太少。

另外,臺灣軍隊指揮結構、戰術已經半個世紀沒有更新,很多一線單位人力編現比只有60%。臺灣義務役由2年縮短至4個月,明年又要延長至1年,徵兵制度形同被破壞,年輕人甚至戲稱4個月義務役像「夏令營」。

《BBC》訪問1名大學生,他表示,大約每2周去一次射擊場,使用的是1970年代舊槍,也沒有正確教導如何瞄準,幾乎每個人都是脫靶,不覺得有受到完整訓練。

這位畢業生還說,他認爲陸軍高級指揮官們對年輕人漠不關心,對訓練他們的興趣爲「零」,部分原因是因爲他們認爲這些畢業生在部隊服役的時間很短。

《BBC》指出,臺灣的脆弱性迫使美國採取行動,這就是爲什麼臺灣地面部隊被派遣到美國接受訓練,而美國教官也到臺北,爲臺灣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上課。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表示,「標槍」和「刺針」防空飛彈是部隊可以快速學會使用的高效武器,臺灣可能需要的數量比目前多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