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電網不夠! 經濟部:要AI大廠「請支持臺電蓋電廠」

▲北部電網及電廠不夠,南電北送又遇到瓶頸,需要大家支持北部蓋電廠。(圖/記者劉亮亨攝)

記者廖婕妤/臺北報導

AI需求大爆發,各縣市都積極爭取廠商投資,但所需的電量也相當可觀,臺電董事長曾文生近日向社會報告,桃園以北的大型資料中心無法供電,但這樣的說法卻引發質疑,對此,經濟部也在臉書說明,臺灣整體不缺電,但北部電廠跟電網不夠,長期靠其他地方送電確實遇到瓶頸,「要AI大廠,請支持臺電蓋電廠。」

經濟部說明,臺電不是要限制用電大戶用電,而是北部電廠跟電網真的不夠,長期中(南)電北送應該改善,也就是說,「臺灣整體不缺電」,但是,北部一直依靠其他地方送電,「確實有瓶頸」。

經濟部強調,「臺灣整體不缺電」,這幾年臺灣的經濟成長高,連帶使得用電成長也高。爲了確保未來AI大爆發時代的用電穩定,臺電規劃了一連串的電源開發計劃,如果都可以得到支持,讓電廠如期完成,臺灣就不會缺電。

「卻有些人反過來說,既然不缺電,幹嘛蓋電廠。」經濟部指出,這樣的邏輯當然是顛倒錯誤,如果每個地方的電廠、每一種電都被反對,發電不是變魔術,臺電確實沒辦法無中生有。

▲經濟部說明,北部需要電廠及電網建設。(圖/經濟部)

經濟部表示,「北部電廠除役而用電持續增加」,大家都知道電力雖然可以傳輸,但就像水管一樣,電的輸送不只有損耗,也有送電量的極限。以2023年的北部來說,發電能量有750億度,但用電量是931億度。也就是說,不足的部分,都要靠中部跟南部來輸送。

「請注意,並不是要戰南北或不分工支援,這裡要談的重點是,即使要輸送,電網也有極限。」經濟部說明,一方面北部的電廠到了除役年限,未來發電能量更小,但用電仍持續成長;另一方面,如果只依賴輸送,而缺少自有電源,當輸送線路故障時,北部的用電就會產生風險,這就是電力系統韌性的議題。

經濟部指出,「北部需要電廠及電網建設」,爭取半導體大廠落地時,每個縣市都希望爭取投資,當AI教父來訪臺灣時,每個縣市也希望有AI大廠投資。而經濟部與臺電更希望呼籲,要用電就要發電,要AI大廠,也要支持臺電電廠。除了電廠之外,電網也是相生相依的建設。就像有水庫也要有水管,有電網建設才能把關鍵的電送到家。

經濟部提到,北部的電網建設,因爲大漢溪爲界,所以分成大漢溪兩邊的北東電網及北西電網,再透過幾條重要的高壓線路傳送。但隨着電廠建設跟除役的問題,北東電網內,也就是基隆、新北市板橋、臺北市內湖、南港這一大塊區域內的電廠太少,電的傳輸出現瓶頸。

經濟部說,即使是桃園大潭電廠發的電,也受限於電網傳輸的瓶頸,沒辦法補上基隆協和燃油機組除役後的空缺,電力輸送的需求,會超過傳輸安全範圍420萬瓩。「因此四接跟協和燃氣機組,不只是臺電的需求,也是基隆、板橋、內湖、南港等居民的用電需求。」

此外,在臺北市內的變電所建設,也是電力傳輸的關鍵樞紐,非常感謝蔣萬安市長在他上任後不久,發了鬆湖變電所的建照,讓卡關多年的電力建設可以往前走。

經濟部強調,「不是限制北部而是希望北部電力建設」,當北部的電廠跟電網有限時,爲了確保北部居民的民生用電,新增的大型資料中心用電確實不宜持續增加。但如果北部也希望爭取AI大廠,最好的方法就是支持新的電廠跟電網建設,當北部的用電餘裕增加,經濟部與臺電當然會不分地區,支持經濟發展的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