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劉國恩:疫情這幾年,全球的醫藥創新怎麼樣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劉國恩(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

60S要點速讀:

1、無論是目前來看效果最好的輝瑞疫苗,還是歐洲或中國的兩款疫苗,各個國家的藥監部門馬上可以看出效果。2021年底輝瑞又研發出來了可以治療的化療藥品。對於高風險患者,只要在感染以後的前幾天迅速的使用,五天內恢復率可以高達90%。

2、新冠發生以後,病毒不讓醫生與患者靠近,但病還在生,患者還得找醫生找醫院,各個國家要重新平衡使用AI遠程醫療。在過去兩年中,新冠病毒對人類倒逼的力量,導致了醫療衛生遠程人工智能技術大幅的加速。AI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很廣闊,從輔助診療、健康管理、患者服務,甚至包括醫藥研發都有大幅的增長空間。

3、有學者計算,因爲新冠的倒逼,人們不得不去尋求線上的遠程方式來完成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如果按照目前隔離狀態這個設定條件來進行規劃,那麼醫療衛生行業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將大幅的增加AI的應用程度,從而提高它的服務生產率。

正文:

拿過去兩年的疫情防控來說,如果人類有更好的醫藥創新,也許今天我們就不至於因爲搞不定病毒,而在很多時候面臨非常困難的選擇。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衝擊,以2019年作爲基數,全球的經濟增長就會往上走。很遺憾因爲新冠病毒大流行對經濟的重創是非常大的,從而使得全球經濟都出現了下行。

全球層面上,2022年開春,那時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對2022年是充滿了期待,因爲整個人類得益於科技創新、醫藥創新,有了三個兩年多前無法想象的技術手段。一個是快速方便的核酸檢查,雖然現在覈酸檢查頻率有點高,如果我們要檢查誰有沒有被病毒感染,它很方便,很快速,不要一分鐘就可以檢查取樣,等一天就有結果,並且價格是大幅的下降。

第二個是疫苗,無論是目前來看效果最好的輝瑞疫苗,還是歐洲的或中國的兩款疫苗,各個國家的藥監部門馬上可以看出效果。2021年底輝瑞又研發出來了可以治療的化療藥品。對於高風險患者,只要在感染以後的前幾天迅速的使用,五天內恢復率可以高達90%。

所以有核酸檢查是第一道關,疫苗是第二道關,前面兩關都沒有攔住這個病毒,還有口服的化學藥品馬上就可以使用。

今年年初,世界銀行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可能達到4.1%,6月7日下調至2.9%。當然這裡除了奧密克戎的因素、它的傳染性太高,以至於人們在考慮是不是要切換疫情防控的戰略,第二就是俄烏衝突雪上加霜,對全球的衝擊較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2022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速要達到5.5%,後半年要達到什麼程度?要8%以上,這對我們的各項政策提出了嚴肅挑戰。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我們從80年代開始到2022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經歷了三次大的高峰,但每一次高峰無一例外的都始於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第一個高峰是80年代初農村經濟改革啓動的。第二個高峰始於90年代初的城市經濟改革。第三個高峰始於2001年正好是本世紀中國加入WTO與全球經濟對接。2008年以後,中國的經濟因爲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一個是世界金融危機,一個是中國經濟在2008年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僅僅排在美國之後。越來越大的盤子和不斷增長的生產力與既有的生產關係之間,越來越不相適應的矛盾就越來越突出。外部的原因也有,自己內部的結構性的矛盾也有。這解釋了爲什麼2008年到現在中國的經濟一直下行,即使沒有新冠,我們也沒有看到經濟下行有比較好的提升跡象,除非我們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解決這個結構性的矛盾。

在討論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的時候,我們顯然不能夠把重點放在投資,自然資源、物質資本的積累,勞動力、人力資本的積累,這些所謂的生產要素的積累推動的經濟增長,都是相對短期的。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技術創新和效率的提升,尤其是技術創新。如果沒有技術創新,那就意味着你前面的經濟增長可以很快,靠積累、靠產業之間扭曲問題的減少,可以在短期內實現比較快速的增長。還有就是你的技術不一定保持前沿,因爲你可以有拿來主義,發揮它的作用。但是當你的經濟規模體量達到相當程度的時候,你已經躍升到了全球第二位的時候,你拿來主義的空間是越來越小的。這時候你必然要站在生產的前沿去,誰來給你提供新的技術呢?自己必須要參與推動技術創新。所以中國無論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整個世界,都有一萬個理由去推動技術創新。

說到技術創新,我主要講講醫藥領域的技術創新。二戰後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宏觀經濟與醫療衛生健康產業的關係越來越強。醫療衛生健康產業所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70年代,發達國家醫療衛生產業佔GDP的比重只有5%左右。現在中國是7%左右,但到了2015年、2016年的時候,OECD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跨過了10%的大關,美國直奔18%、19%。

基於一份歐盟在2019年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報告,它從四大經濟體採集了全球最頂尖的1650家領軍企業,其中歐盟佔到386家,美國佔480家,日本佔310家,中國佔199家,其他佔275家。基於1650家頂尖領軍企業數據,從這五大區域十年的變化來看,美國在2009年佔全球大樣本35%;到2018年,持續上升到40%。美國基數最高,比例上升還很快。2009年,歐盟的研發投資所佔全球的比重不到30%,但是接近十年以來在持續的下行,快到了25%,就是四分之一的比例。日本是第三大的研發投資國,它在2009年是20%出頭一點,但是這十年以來它也是在不斷下行,到2018年快15%了。2009年,中國在這個大樣本里邊所佔的比重不到2.5%,大概2%。但是到2018年中國已經翻倍了,接近7%。如果歐盟也算經濟體的話,在這四大經濟體裡邊,只有美國和中國在這十年的研發投資是持續增長的,儘管中國的基數低,美國的基數高。

再看醫療衛生產業和相關的產業比較,比如說汽車行業、航空航天、國防、ICT和其他工業。跨行業來看,2009年到2019年十年來,醫療衛生健康產業的投資一直保持冠軍的位置,其他所有行業都趕不上醫療衛生產業研發投資的步伐。

跨經濟體來看,2019年美國的研發總投入高達3100多億歐元,是最大的,其中最大的投入是在醫療衛生,佔26.7%。其次是歐盟和日本,他們分別2019年投資2084億和1094億歐元,其中他們投入到醫療衛生的比重分別是21.8%和12.1%。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信息事,醫藥技術是在各個國家裡,跨行業裡投入最大的,增長幅度也是最快的。但是它體現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率相對又沒有其他行業那麼快。主要原因之一,是最終的產品和服務都要與醫生、護士和其他醫務人員結合起來,才能夠成爲我們醫療服務、醫療產品的最終形式。醫療技術不像其他產品,買一個手機,買一臺汽車,最終產品有了,我們看好了拿回家就完了,自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駕馭它,使用它。醫療技術不是那麼回事,無論多麼智能,你要檢查,你要處方,你要醫生幫忙,你要護理服務、康復服務,一整套的服務都要有人工配套。體現在最終產品和服務上,生產率的進步就不可能與上游醫藥技術研發的投入比重成比例。

事實上,2020年之前,技術進步裡邊有一個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就是AI人工智能。美國布魯金斯學院有一個研究,使用的是2015年到2018年勞動力市場上對技能的平均需求。招工的時候對人員具有人工智能方面的需求都是其他行業的,醫療衛生在倒數第二。這是因爲在醫療衛生行業,靠人工智能來實現最後一公里的服務難度是很大的。當然,這也和各個國家的監管部門對這個醫療衛生領域看管更緊也有關係。因爲在2019年之前,相對來說,把風險看的更重一些,認爲醫生護理人員不親自做這事,靠AI機器人他要承擔相關的責任。

新冠發生以後,病毒不讓醫生與患者靠近,但病還在生,患者還得找醫生找醫院。這個時候各個國家就要重新去平衡使用AI這樣的遠程醫療,這些服務以前面臨的風險和現在因爲小小的病毒讓你不能近距離看病。在過去兩年當中,新冠病毒對人類倒逼的力量,導致了醫療衛生遠程人工智能技術大幅的加速。AI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其實是很廣闊的,從輔助診療、健康管理、患者服務,甚至包括醫藥研發都有大幅的增長空間。

有學者計算,因爲新冠的倒逼,人們不得不去尋求線上的遠程方式來完成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如果按照目前隔離狀態這個設定條件來進行規劃,那麼醫療衛生行業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將大幅的增加AI的應用程度,從而提高它的服務生產率。如果人工就可以相當程度的被替代的話,AI當然就相對比較便宜。電腦、電視機、汽車越來越便宜,是因爲人工替代程度越來越多。爲什麼隨着技術的增加,醫療衛生還越來越貴,就是因爲服務替代不了。但這兩年來看,好像我們在兩難中選擇的時候,還是得選AI技術、遠程醫療來繼續我們的醫療衛生服務。所以說從生產率的角度來講,醫療衛生行業的增長潛力似乎有了一個新的機遇。

最後,雖然我們無法去判斷新冠病毒倒逼人類去推進以AI,或者數字技術爲核心的新技術動力有多麼強大、多麼長遠。人類也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希望不是如此。但我們可以去討論,在一般情況下,人類對推動創新當中所能夠分享的一些重要的方式方法。

2021年9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官網近日發佈《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報告指出,2021年北歐的兩個國家,瑞士和瑞典就如過去很多年一樣,位居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二。瑞典只有1000多萬人,可以保持數年全球創新的龍頭。爲什麼小小的,像半個北京人口的小國,創新可以保持這麼先進的水平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這個報告之後,採訪了瑞典的企業與創新部長,是位女士。這已經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要重視女性在創新當中巨大的作用。瑞典的企業與創新部長說,“我可以給大家分享三點我們瑞典創新的秘方。第一個秘方,我們不遺餘力的去構建社會的誠信。”爲什麼構建社會誠信能夠作爲他們瑞典數年獨佔全球創新鰲頭的秘方呢?我剛剛已經給大家說過,技術創新的特點之一是它需要很長時間,不是個短期的工作。涉及到十年八年的行動,涉及到多少資源的配置,如果相互之間沒有信任,這事是沒辦法做下去的。所以人與人之間,人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政府與政府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信用建立不好,沒人敢做長線投資。所以她談的第一點是信任。

第二點,投資於民。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療衛生,還有最低社會保障。投資教育很好理解,創新必須要有知識。投資醫療衛生,人們的健康生活提高了,當然工作起來有效率。爲什麼最低生活保障很重要?因爲搞研發砸進去的錢你不知道能不能收回,並且從概率上講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大過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社會保底就會傾家蕩產。

瑞典知道創新有巨大的風險,所以社會政府就爲搞這些創新的人兜底,不至於賣掉房子,不至於砸鍋賣鐵,所以人們就去參與創新。第三點是性別的公平性。婦女的智商不可能比男人的智商差,可是她們在創新的這些位置上有多少?比例很低。所以她說性別的公平性不僅對婦女本身很重要,對於創新更重要。因爲婦女人口基本上在所有的國家都佔了半壁江山,你如果不把她們的智慧用好,不是白白的浪費智慧的稀缺資源嗎?所以她說對婦女一定要重視,讓她們在各個工作崗位,尤其在創新工作崗位給她們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那麼這個國家的創新就有了很大的希望。

其實不僅是婦女,所有的人天生下來的時候智商沒有多大的差別,或者是有差別但可忽略不計,差別更多的是機遇。

我要引用英國的前首相鮑里斯的話,他在2022年7月7號辭職了。他說,“如果我對人類有一種洞察力,那就是天賦、才華、熱情和想象力,平均地分佈在整個人羣中,但機會不是。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英國必須要不斷地升級,不斷地釋放英國各個地方的潛力。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將成爲歐洲最繁榮的國家。”

中國有14個億腦袋,有34個省市,地域這麼廣闊,我們也能這麼做。那你說中國不就更有機會成爲全世界高度繁榮的國家嗎?

(整理自劉國恩於2022年7月16日在北大國發院EMBA論壇第67期上的發言,主題爲:經濟增長與醫藥創新,未經本人確認。)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