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原題:“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實現五大國際首創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國利潘麗君)在9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北斗二號衛星工程”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個工程實現了國際衛星導航領域多個首創,自主創新成果豐富。

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助理樹人介紹,這個工程實現了“五大國際首創”,其服務區內系統性能國外同類系統相當,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

“一是國際首創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三種服務融爲一體;二是國際首創GEO/IGSO/MEO混合星座,以最少衛星數量實現區域服務;三是國際首創GEO和IGSO衛星爲骨幹構建導航星座,提升了衛星服務的精度連續性可用性;四是國際首創同步軌道導航衛星,解決了衛星姿態控制高精度溫控關鍵難題,實現了高精度、高可用和高功能密度比;五是國際首創多元數據融合的精密定軌時間同步體制突破國土布站侷限,實現衛星定軌精度與星地時間同步精度大幅提升。”郭樹人說。

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由衛星、運載火箭、運控、應用、測控發射場等六大系統組成,於2004年8月立項,歷時8年完成研製建設,建成了由14顆組網衛星和32個地面站天地協同組網運行的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12月正式向我國及亞太地區提供導航、定位、授時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短報文通信服務。

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的完成,使我國擁有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擺脫了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掌握了時空基準控制權、衛星導航產業發展主動權、國際規則制定話語權,爲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斗工程團隊2016年已完成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試驗驗證,基本固化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狀態計劃2018年前後,完成約18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率先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後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世界先進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原標題:“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