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去年淨利同比降六成:供給穩中有增,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中國最大的稀土產品供應商北方稀土(600111.SH)最新發布的2023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收爲334.97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10.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3.71億元,同比減少60.3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4.28億元,同比減少48.79%。

2023年,北方稀土的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獲得量創歷史新高。報告期,工信部、自然資源部分三批下達了2023年度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與上年相比,2023年度稀土礦產品總量控制指標由21萬噸增至25.5萬噸,增加4.5萬噸(均爲輕稀土),增幅21.43%,中重稀土未變。

其中,北方稀土獲得分配量178650噸,佔輕稀土指標總量的75.75%,佔稀土礦產品指標總量的70.06%,較上年增長26.12%。2023年度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總量控制指標由20.20萬噸增至24.385萬噸,增幅20.72%;公司獲得分配量163234噸,佔稀土冶煉分離指標總量的66.94%,較2022年增長26.60%。

在此基礎下,全年生產稀土冶煉分離產品折氧化物17.49萬噸,同比增長24.21%;生產稀土金屬3.08萬噸,同比增長26.79%;功能材料7.79萬噸,同比增長15.67%。稀土原料、功能材料產量再創新高。

報告同時稱,公司全年製造成本降低9.07%,其中,噸稀土加工成本同比降低 12.51%,物流成本同比降低 4.2%,全流程、全工序降本取得顯著成效。

就行業整體運行情況,北方稀土分析稱,報告期,稀土產品市場供給穩中有增,稀土行業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需求拉動效應不足,以鐠釹產品爲代表的主要稀土產品價格自年初以來持續震盪下行,全年均價同比降低。

不過,報告稱,雖然稀土市場整體弱勢運行,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突破、科研成果轉化、稀土元素應用領域拓展以及行業整合重組深入推進等共同作用下,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持續向好的趨勢和前景未變。伴隨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風電、節能家電等行業快速發展,稀土需求穩步提升,稀土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

根據中國海關發佈數據,2023年,我國共進口稀土礦、稀土氧化物、稀土合金及金屬、稀土功能材料17.82萬噸,較2022年增加43.48%,金額23.26億美元,較2022年增加28.01%。其中,從美國、緬甸、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進口稀土金屬礦及未列名稀土氧化物11.03萬噸,金額16.05 億美元,數量和價值佔比分別爲61.90%和69.00%,較2022年分別增加21.21%和104.16%,數量和金額比重也大幅增加。報告期,我國共出口稀土及相關產品10.43萬噸,較2022年下降7.62%,出口總金額約38.02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39.11%。

就2024年公司生產經營主要目標,北方稀土提出:實現營業收入430億元以上,利潤總額43億元以上。生產冶煉分離產品192050噸,二次資源利用3600噸,稀土金屬26200噸,功能材料100070噸。

北方稀土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國有控股稀土企業,其前身是始建於1961年的包鋼8861稀土實驗廠,並於1997年成爲“中華稀土第一股”。控股股東包鋼(集團)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礦白雲鄂博礦的獨家開採權,擁有內蒙古地區稀土產品專營權,這也是北方稀土的資源優勢。

公司產品主要分爲稀土原料產品、稀土功能材料產品及稀土終端應用產品。其中,公司稀土原料產品包括稀土鹽類、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屬,是下游稀土功能材料及新材料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主要生產原料;稀土功能材料產品包括稀土磁性材料、拋光材料、儲氫材料、催化材料等,公司稀土終端應用產品如鎳氫動力電池、稀土永磁高效節能電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