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義民廟 邀學者鑑定古物

北港義民廟邀學者鑑定百年古物,傳承義民文化。(張朝欣攝)

縣定古蹟北港鎮義民廟爲傳承義民文化,整理廟內數件百年古物,自費邀請學者進行普查鑑定;其中清同治年間的石爐已有159年曆史,官印造型義民冢、義犬將軍石雕更是全臺罕見,訴說當年義民與義犬保家衛土的英勇事蹟。

廟冢合一的北港鎮義民廟,位於義民裡旌義街,廟宇雖然不大,但廟內的義民冢、義犬將軍石雕極具特色,被列爲縣定古蹟。最近廟方展開文物整理,發現數件石爐、丹爐歷史悠久,但一直無法由公部門列冊保護,因此決定自費請學者進行鑑定。

逢甲大學文物與歷史研究所所長李建緯本月率研究團隊進駐義民廟,計劃利用7個月時間進行古物普查,3日研究團隊表示廟內2座石爐與1個丹爐均有百年以上歷史,還有官印造型的義民冢、義犬將軍石雕,都非常具有保存價值。

廟方常務委員吳國興、蔡信捧表示,清乾隆年間臺灣林爽文之亂,北港地區住民爲抵抗賊寇,招集壯丁108人組成義民團,又飼養1頭靈犬晝夜守禦,擊退盜匪數10次,但盜賊趁義民團慶功時派人毒死靈犬,再利用夜晚突擊,108名義民不幸全部罹難。

地方耆老指出,臺灣義民史蹟發生於200多年前,當時清朝腐敗盜匪猖獗,民衆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各地紛紛組織義民軍抵抗土匪,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消滅匪禍,義民們的精神爲民間崇仰,後人因此在各地建祠亭、廟廓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