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勝利日閱兵 巨型核子魚雷「末日海嘯武器」現身

北韓在7月27日的夜間大閱兵,出現長度超過20公尺的巨大水下航行器,顯然是一種巨型核子魚雷,具有海岸城市破壞的可怕威力。(圖/朝中社)

7月27日是韓戰停火協定生效日,北韓稱爲「勝利日」,今年恰逢70週年,在上週四於平壤舉行了擴大閱兵,其間展示了一種巨大的新型水下潛航器,可攜帶核彈頭,被定名爲「海嘯」(Haeil),已告知了其設計目的,就是製造帶有放射性的毀滅式海嘯,破壞對手國的重要港口與濱海大城。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專業研究北韓的情報網站 NK News 稱,這款水下潛航器,其實際是一種攜帶核武器的大型魚雷,目前尚不知其動力系統,但是或許採用小型化核反應爐爲動力,使它的潛伏時間極長,它有足夠的電力可以自主導航,持續巡航,或在發射後中止其任務。其關鍵優勢,被認爲可以長時間潛伏,在需要部署時再快速航行,使其難以攔截。

北韓官方媒體朝中社稱,在今年4月4日至7日,進行的「水下戰略武器」測試,該無人機在水下航行了1000公里,歷時71小時6分鐘,成功擊中模擬目標。

朝中社稱:「此次試驗,證明了水下戰略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及其致命攻擊能力。」

俄羅斯在2018年首先提出水下核子魚雷,由於核武在水下引爗時,巨量的海水被迅速擡升,會形成與海嘯相同的效果,加上高熱與輻射,如果在外海不遠處引爆,可能會對海岸城市造成毀滅性的破壞,被稱爲「末日海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