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老樓加裝的電梯陷入長期停運

海淀區雙榆樹南里二區電梯已停運半年、東城區都市馨園電梯停運近5個月後重啓……北京一些老樓加裝的電梯“趴窩”的情況近期引發關注。《工人日報》記者今天走訪上述小區瞭解到,自近年推進老樓加裝電梯工作以來,北京已加裝電梯數千部,深受市民好評。然而,隨着首個5年計費期結束,因繳費戶數減少帶來運營資金缺口,導致一些電梯停運。

老樓加裝的電梯“趴窩”的現象並非現在纔有。2021年,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通州區喬莊后街喬莊東區電梯裝好卻成爲擺設。2022年,又有媒體曝光北京市北三環中路43號院北3號板樓電梯停運近一年。

據悉,北京目前老樓加裝的電梯運營方式主要爲:電梯由投資方出資建造、運營維保,每部電梯按20年使用期計算,居民每5年繳一次運營費用。

對於電梯停運的原因,記者採訪瞭解到,這是因爲首個5年計費期到期後,不少居民認爲費用太貴以及一次繳5年費用太多,應改爲一年或兩年一繳。還有的居民家裡因有老人去世或者賣房後不願繳費。但運營公司則認爲電梯運行成本高,若電梯運營缺資金,或是有居民想將繳費期縮短爲一兩年一繳,就很難保障電梯正常運行。

據瞭解,電梯加裝及運行所能控制的成本價爲一部電梯投入近100萬元,扣除政府補貼後,仍需運營公司投資40餘萬元。電梯建成後每年運營還需要支付電費、維保等各種費用,20年運營費用測算下來約30萬元。一部電梯總支出約爲72萬元,每戶居民5年繳納費用約爲數千元至一兩萬元不等。若電梯運行缺少資金,電梯運營的各項工作質量就缺乏保障,嚴重者可能影響電梯的正常運行。

對此,專家建議,加裝的電梯已成爲老樓不可拆卸的附屬設施,可將其運營與維護納入物業服務以及落實在既有房屋買賣合同的標準文本中,從而爲電梯的可持續運行提供保障。

針對老樓電梯因繳費分歧停運的問題,社區治理專家陳鳳山認爲,北京市相關部門對如何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在多方面出臺了較爲細緻的規定,但是這些文件主要解決的是促進建設的問題,對於管理和運行的規定還較少。以《北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操作指引(試行)》爲例,其中有不少示範文本,但是缺少如何服務電梯運行的合同示範文本,亟須政府示範文本予以規範。

據悉,此次都市馨園電梯停運近5個月後重啓就是因爲居民與電梯服務公司簽署了補充協議,解決了人員及房產變動等情況帶來的繳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