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機場,一個讓美國人羨慕嫉妒的機場
5月13日,國航、南航、東航與廈航四架大型客機在大興機場執行驗證飛行。
國航的波音747-800、南航的空客A380、東航的空客A350-900以及廈航的波音787-900,四款代表着中國航空公司所擁有的最大最新的機型齊聚大興機場,共襄盛事。而其起降的機場——正在建造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竣工後也將成爲中國乃至世界最大機場。
從右至左分別爲:廈航787-900、東航A350-900、國航747-800、南航A380
大興機場的前生今世
航空作爲一種重要而又快捷的交通方式,在國際交流中處於重要的地位,而供飛機起降的機場也成爲當地甚至一個國家的名片,代表着所在地的形象。北京作爲中國的首都,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更有着代表國家形象的任務。當然作爲機場,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做好本職工作:讓飛機順利起降,讓旅客開心出行。
雖然首都國際機場歷經多次擴建,已經擁有3座航站樓與3條跑道,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已然大大超出了預期。2004年開始建設並於2008年啓用的首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已使北京機場擴大到了所能達到的最大狀態,進一步擴建將面臨巨大的邊際效用。地面機場再怎麼擴建,空域也就那麼些,航線也就那麼些,水桶效應中的短板並不是那麼容易補上的。
北京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
2018年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098億人次,起降架次達到61.4萬架次,平均每天起降架次達到1682架,旅客吞吐量爲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
直觀一點的話,2018年上海浦東機場吞吐量7405萬人次,上海虹橋機場吞吐量4362萬人次,兩場合計1.17億人次,比首都機場高15.8%。這是兩場加起來的,也就是說,北京首都機場的吞吐量都可以一個打兩個了。
如此龐大的吞吐量卻只有3個航站樓與3條跑道,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旅客吞吐量與航班量卻還在增加,達到了過飽和狀態。北京首都機場的流控也成了所有飛行員的噩夢,所以新機場建設是迫在眉睫。
首都機場與大興機場的位置
2014年立項啓動了大興國際機場項目之後,整個超級工程以飛快的速度建設着。之所以選擇在北京南部的大興建造新機場也是出於以下考慮:
1.與首都機場拉開距離,避免對兩場航班產生影響(首都機場與大興機場直線距離66公里,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距離45公里);
3.帶動北京南部地區發展。
爲了達到這一目標,大興機場也是以前所未有的高規格進行建設。大興機場的航站樓面積達103萬平方米,超過了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與迪拜機場三號航站樓,建成後將成爲最大航站樓。大興機場配套的四條跑道也足以滿足未來幾十年內民航增長的需求。而遠期規劃中另兩條跑道建成後可以滿足年吞吐1億人次,起降88萬架次的需求。
北京首都機場衛星圖
同比例下大興機場的衛星圖
目前建成的四條跑道,有3條4F級跑道,1條4E級跑道。3條4F級跑道可供目前最大的民航客機A380起降。而大興機場三縱一橫的跑道佈局可以有效提升機場起降效率,減少飛機空中等待的時間,同時也能在面臨不利風向時確保有跑道可供飛機降落使用。
大興機場跑道三縱一橫佈局
此次參與首次試航的飛機就有A380及B747-800這兩個巨無霸。兩款超大型客機的試航飛行驗證了大興機場對於超大型飛機有充足的保障能力。另兩款參與試航的飛機A350-900與B787-900則是未來十幾年內主力大型寬體客機,非常具有代表性。
四款非常有代表性的飛機正好湊一桌麻將
美國人的羨慕、嫉妒、酸
2014年12月26日進行開工典禮,計劃2019年9月30日正式投入運行,不到五年的時間裡從無到有,拔地而起,農田變成了世界第一大機場,也見證了中國速度。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各種場合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中國的航站樓的羨慕之情。
“你看我們機場正在發生什麼,花那麼多億的錢在飛機上,完全花錯了方向。”
“我們以前是機場設施的領先者,有着最美的機場,但是我們現在就像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拉瓜迪亞、紐瓦克、洛杉磯、肯尼迪,它們就像第三世界國家的機場。”
“你從中國飛過來,你看看那些超級棒的機場,然後你降落在……我們變成第三世界國家了。”
“你飛去迪拜,你飛去中國,你看到的都是我們從沒見過的機場設施。”
總統先生,您瞎說什麼大實話啊
對特朗普而言,中國漂亮的新機場與美國年久失修的機場形成了刺眼的對比。當美國的機場充滿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復古風格時,中國的新機場無疑代表着現代感與科技感。毫無疑問,將在不久的將來撼動亞特蘭大機場、成爲全球最大機場的大興機場,無疑會更加刺激美國人的神經。
充滿90年代復古氣息的美國最大機場——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
充滿現代感的大興機場室內設計圖(圖/微博@觀天下)
《紐約時報》對於大興機場的報道就充滿了“美式彆扭”:一邊不得不承認大興機場的建造速度與西方國家進度令人感到絕望的基建項目(如紐約的地鐵、英國的火車、柏林的機場等)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方面又酸中國只能靠大型基建項目來拉動經濟。《紐約時報》甚至還質疑大興機場的建設毫無必要,認爲只要開放空中管制,首都機場就能滿足需求。
拜託,首都機場一個機場的吞吐量,就快趕上紐約的紐瓦克機場和肯尼迪機場之和了。要不試試讓紐約只使用肯尼迪國際機場,關閉紐瓦克機場,看看能不能滿足需求?肯尼迪機場還比首都機場多一條跑道呢,敢比一下不?
當然,美國機場有一項數據是中國機場沒法比,也不敢比的:安檢排隊時間。TSA動不動就幾個小時的安檢排隊時間,這點中國機場不敢比,也沒法比。
美國總統現身說法,由不得你不信
對於以《紐約時報》爲代表的自帶立場的西方媒體而言,對大興機場這種中國超級工程不挑些毛病出來簡直渾身難受。然而在機場的建設過程中實在是挑不出毛病來,那隻能另闢蹊徑了,比如那些老生常談而又最愛的話題。
“平均每人得到50平方米居住面積,得到15萬美元的一次性補償以及每月300美元的補助。”
媽耶,這條件簡直羨煞旁人了好吧,對三口之家而言這就是一套150平米房子、300萬的現金補償以及每月6000多的津貼。光是現金補償,就夠在美國紐約郊區買一棟帶游泳池的大house了啊!看得我都流出了羨慕的淚水啊!
但《紐約時報》不這麼認爲:
“你沒有地可以種了。你必須找到新的生活。”
那可不,告別農村磚瓦房,住進帶有電梯的整潔明亮的住宅樓,這是多麼美好的新生活啊。而且隨着大興機場的啓用,必然會帶來一大堆就業崗位與工作——這也是興建大興機場的初衷之一——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這樣美好的新生活又怎麼不讓人期待?可能也就拿着每月800美元實習工資的《紐約時報》編輯會思考“但是,這值得麼?”
當然,對《紐約時報》而言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在虹橋機場二號航站樓建成時就已經吃檸檬酸了一通了,對於大興機場的“羨慕嫉妒恨”也可以說是常規操作。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建造的虹橋機場一號航站樓,在2018年已經翻修完畢,煥然一新投入使用
曾幾何時,美國龐大而又寬敞明亮的機場作爲美國的名片,讓人驚歎於美國的強大經濟實力。而今那些上世紀高大上的機場由於缺乏翻修與維護漸漸變得破敗,連美國總統都稱之爲“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機場”。短短二十多年,中國對美國機場設施“羨慕嫉妒”變成美國對中國機場設施“羨慕嫉妒酸”,不由讓人感慨真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