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遊景區全面取消預約上熱搜,專家:方便遊客遊覽纔是出發點

6月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佈消息,暑期旅遊旺季將至,爲持續提升旅遊景區基本服務,除故宮、國博等旅遊景區和對外開放單位外,北京全市旅遊景區已全面取消預約要求。消息發佈後迅速登上熱搜,受到網友關注。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前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和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曾相繼發佈消息,除部分重點景區、熱門景區和文旅場館外,其餘景區、文旅場館等都取消了實名預約。這在當時引發了對旅遊景區實名預約是否應該取消的探討,有媒體呼籲,“景區取消實名預約,該全面推進了。”

預約制推出的初衷,是爲了限制客流量、提升遊客體驗,然而隨着各地景區紛紛採取實名預約,不顧及現實情況,反而給遊客帶來了並不友好的體驗,也讓實名預約多被詬病。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總體上來講,當前旅遊景區景點、度假區和文博場館,並沒有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的景區景點、度假區、文博場館是不需要預約的,但對於頭部熱點的景區景點、文博場館又是需要預約的。“還是要在詳細評估的基礎上,不要‘一刀切’。即使預約也要精細化,把最大的方便讓給老百姓。”

取消實名預約,遊客看法不一

此前,針對“是否支持景區取消實名預約”,澎湃新聞通過採訪瞭解到,遊客們的看法並不相同。

作爲旅行愛好者,上海的李小姐認爲,實名預約流程繁瑣,造成了資源擠兌,甚至存在過度採集個人信息的嫌疑,讓遊客體驗感下降。“現在,江浙滬很多地方都回歸到免約免登記免刷證直接進的狀態。”

新疆的宋小姐表示,景區景點實名預約流程讓她覺得比較有序,可以控制流量,人多就可以選擇避開,但對老年人來說似乎不太友好。如果能線上預約和線下購票相結合,對遊客來說會更方便。

同樣,上海的李先生也提到,“保留熱門景區、文博場所的預約參觀制度是有必要的,因爲人太多了。”但其建議,最好能增加預約參觀人數數量,延長開閉館時間。

採訪中,也有遊客表達了對實名預約取消後可能會出現“黃牛”的擔憂。

不要爲了預約而預約,出發點應是方便遊客遊覽

戴斌直言,“景區景點、文博場館都應該讓遊客方便遊覽,方便的遊覽和體驗是做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要不斷提高觀衆和遊客的滿意度。現在的預約是‘一刀切’的,所有都要預約,不管是不是到了飽和,是不是熱門景點,某種程度上是爲預約而預約。”

“預約是什麼?預約是爲了讓遊客方便,減少遊客等待排隊的時間。現在很多景區不管有沒有供不應求,都要預約。”戴斌分析認爲,“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是必要的,非預約不旅遊,但現在生活恢復常態化了,假如我就想去北海公園看一看,轉一轉,走過門口進去不可以嗎?這是一個問題。大的前提是不管預約還是不預約,都是爲了提高廣大遊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南京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葉凌波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介紹,景區預約,來自《旅遊法》第四十五條,是一種對景區接待旅遊者的數量進行控制,防止景區接待旅遊者超過景區主管部門覈定的最大承載量的方法。“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發後,許多景區都將預約制度升級爲實名制,可以在疫情發生時迅速確認風險人羣,實現精準防控。從這一點看,隨着疫情防控的降級,旅遊景區實名預約的前提其實已不存在。”

澎湃新聞注意到,早在去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就發佈了通知,要求“推動旅遊景區及時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優化預約措施,實施科學管理,不搞一刀切,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最大限度滿足廣大遊客參觀遊覽需求”。

需要預約的景區景點更應該做到精細化、人性化

戴斌分析指出,要根據每家企業自身在市場上供求關係的位置,如在北京故宮、國博這些熱門景點,本身每天多少量是有限的,不預約來了以後進不去不划算,就需要預約。如果是另外一家景區,可能平常也沒多少人,到門口說沒預約就不讓進,就失去意義了。“不管是預約還是不預約都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管制宜,而不是簡單回答說,預約好還是預約不好。”

同時,戴斌還指出,當前需要預約的景區景點、文博場館更應該做到精細化、人性化,針對不同的客源市場做不同的預約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根據是團隊還是散客,來自海外還是海內來調整預約頻率。

戴斌舉例,“有的海外遊客,可能需要提前3個月規劃行程,但現在一些熱門景點只能提前一週預約,由於沒辦法提前安排行程,只能不來了。所以針對海外遊客的預約也可以精細化調整,比如實時向海外公佈流量,提前3個月放票等。但提前3個月放票,還需要考慮會不會出現黃牛票,所以這是一整套的系統。”

葉凌波亦表示,對於承載力嚴重不足的熱門景區、網紅景區,以及文物保護等級高的文博場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自然保護區、遊覽空間比較有限的古典園林、主題博物館等,實名預約流程需要繼續堅持下去。其認爲,應在預約模式、程序和技術支撐等細節上做更多優化。另外,在舉辦特殊活動或節假日期間,景區可能會面臨超出日常接待能力的遊客量,此時實名預約有助於維護秩序。

葉凌波建議,景區應實施差異化管理,遊客量較小的景區取消實名預約,而熱門景區或文化遺產地,保留或優化預約制度;實施動態調整機制,依據實時客流數據和季節性波動,動態調整預約名額,提高預約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通暢信息,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公佈景區的遊客接待信息、預約情況,引導遊客合理安排行程,錯峰出行。

此外,還應關注特殊羣體,爲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羣體保留線下購票渠道,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建立反饋機制,及時迴應遊客關切,不斷優化預約管理措施;規範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囤票、倒票等行爲的打擊力度,維護景區遊覽秩序,淨化旅遊消費環境。

應本着必要性和最小化原則收集遊客信息

值得關注的問題還有,遊客擔心在實名預約過程中個人信息遭到泄露。

戴斌直言,遊客擔心實名預約過程中個人信息遭泄漏,是有道理的。所以景區、文博場館對遊客個人信息收集到什麼程度,要依法來辦事。比如已經預約了,提供了身份證號,手機號是否有必要再提供;收集遊客的微信號和頭像刷臉才能進,還是報身份證號就可以。

戴斌明確,“收集個人信息,應該本着必要性和最小化的原則來收集。收集個人信息,要依法辦事,要經得起倫理的考驗。景區、度假區不需要安裝過多的刷臉裝備,遊客預約了,又刷臉,會很複雜。”

葉凌波告訴澎湃新聞,一般認爲,預約制可以強化景區容量管理,優化遊覽體驗,爲各類決策提供數據和分析,但這些作用,其實並不需要實名。從前階段的實踐看,實名預約的核心是有助於追蹤遊客流動,但在現階段,給遊客更多的感受是降低了遊覽的效率,且不利於個人信息的保護。“現階段,實名制已無必要。”

“實名預約過程中,信息泄露的風險客觀存在。因此,作爲信息收集的主體,景區或預約平臺應全面加強遊客個人信息的保密工作。”葉凌波建議,應規範數據採集,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只收集實現預約功能所必需的最少信息,避免過度收集,同時明確告知遊客其個人信息的使用目的、範圍和保護措施,增加透明度。還應控制數據訪問,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訪問遊客的個人信息,設定合理的數據存儲期限,對超出期限後應及時刪除或匿名化處理。

此外,還應對遊客的個人信息進行加密,確保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對敏感信息進行脫敏處理,例如隱藏身份證號碼或手機號的部分數字等。定期安全審計,檢查和評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數據泄露等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一旦發生信息泄露能夠迅速響應和處理。強化監管和行業自律,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