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郊殯儀館舉行公衆開放日

原標題:北京市東郊殯儀館舉行公衆開放日 全面展示日常管理規範和服務標準

40項殯葬惠民措施強化移風易俗

昨日(22日),北京市東郊殯儀館舉行2024年清明公衆開放日活動。本次活動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爲主題,用“情景劇”方式全面展示了該殯儀館日常規範管理和服務標準,以及“親情陪伴、服務無限”的人文情懷。屬地社區羣衆、社會工作者、行風監督員等100多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據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東郊殯儀館繼續聚焦惠民便民,集中推出了喪葬商品優惠10%等40項便民惠民措施。

昨日下午,在生命文化情景劇《勳章》展示中,東郊殯儀館2024年清明公衆開放日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活動中,東郊殯儀館工作人員通過情景劇演繹,串起了館內各類專業服務,以共情、陪伴、策劃、整容、火化、撫慰等殯儀專業模式,幫助“一位92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完成“體內彈殼的保留和麪容修復”等喪事活動。

據瞭解,近一年來,東郊殯儀館發揮國家一級殯儀館的作用,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殯葬服務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需求,受到首都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該館的系列化惠民舉措更加務實,下調了18種喪葬商品價格,加強了節地生態殯葬的宣傳和服務配套。在今年清明節期間,集中推出了喪葬商品優惠、免費提供喪禮策劃、骨灰祭奠室、骨灰寄存格位花籃換新、代祭、心理撫慰等40項便民惠民措施,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

隨着理念的變化,該館的生命文化融入性也在顯著增強。東郊殯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堅持用先進文化教育人、薰陶人、感染人,精心打造東郊特色殯葬文化,重點實現“兩個轉變”,即從“遺體處理者”向“生命文化傳承者”轉變,強化職業認同、敬業精神;從“專注於逝者”向“專注於生者”轉變,強化移風易俗、厚養薄葬。

爲此,東郊殯儀館創新“陽光洽談”模式,設立“羣衆諮詢室”,拓展水溶祭祀和入爐火化儀式,推出對外服務智能平臺,規範智能收費系統;建立殯社聯動機制,將社會工作方法融入殯葬服務,開展專業化的悲傷輔導;精心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運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發的生命文化體驗館,讓民衆沉浸式感受生命起源、殯葬儀式、喪葬禮俗等,以科技賦能推廣生命科普和文化教育,幫助公衆以更多元、深入的方式接觸生命教育,促使人們以更理性、平和的態度面對生命的離去和喪親之痛,促進殯葬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助力社會心理建設和中華傳統優秀殯葬文化的傳承。

在人員素質方面,館內的隊伍專業化程度持續提升。積極構建以遺體接運師、遺體整容師、遺體火化師、殯儀服務員、骨灰管理員爲主體的“三師兩員”隊伍建設體系。按照“請進來、走出去、調研學、論壇講、實踐磨”的思路,結合崗位特點,加強學習深造、技能培訓、參賽歷練,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服務技能。發揮“衛豔茹大師工作室”作用,培樹康寧整容美護工作室等其他技能大師工作,持續強化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該館已有86人取得相關殯葬技能等級證書,2人被評爲全國技術能手,1人獲得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1人被評爲全國殯葬工作先進個人。

走進東郊殯儀館,顯得十分整潔有序、古樸大方。據介紹,近期,館內完成了功能區域劃分、火化機尾氣後處理系統、車間新風系統、告別廳、遺體整容美護區、牌匾路標等優化改造,環境形象發生顯著變化。據瞭解,該館近幾年被評爲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市級交通安全工作成績突出單位;團支部被評爲北京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火化車間榮獲北京市“青年文明號”稱號。

遺體接運師貫君

“擺渡人”護航逝者最後一程

正如其名,對待這份工作,貫君始終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他是東郊殯儀館車隊的一名遺體接運師,常被人們稱爲“生命最後一程的擺渡人”,從對接、取棺、搬擡、入箱到駕駛,每一個環節他都一絲不苟。從逝者家中或醫院到殯儀館,短短不過數十公里的路程,他總能用一次次專業的服務、一聲聲溫情的慰藉,讓逝者順利走完歸途,也讓生者得到寬慰。

“正式出車前,我們會提前檢查車輛情況,跟家屬打電話對接,確認逝者所在位置,叮囑家屬準備好材料。爲了防止路上出現意外,我們一般會比家屬預定的時間提前抵達。”別看只是一趟接運,工作卻很是講究。雖然“官方職稱”是遺體接運師,他總要做許多“幫忙的事”,比如幫助家屬給逝者穿衣、幫助搬擡下樓。

之前,有位90多歲的老太太在家裡去世,她的兒子和兒媳已經70多歲,兒媳腿腳不便,兩個人根本沒法幫老太太換壽衣,更別提擡下樓了。見狀,貫君二話沒說,戴上手套和口罩,爲老人穿好衣服,放入屍袋,與逝者的兒子一同將老人“請”到了車上,安全接回館裡。“當時老兩口又是鞠躬又是道謝,還想奉上一份心意,但我當時就謝絕了,逝者爲大,這是我們的義務。”

這份工作讓他見多了生離死別,更要常常安慰家屬。在回殯儀館的路上,貫君會試着跟家屬聊天,緩解家屬的悲傷情緒。遇上高壽去世的,他會寬慰家屬,人都會走這一程,高壽離開,也算是“喜喪”。要是遇上“白髮人送黑髮人”,有的家屬因過度悲痛而情緒失控,他就會找個安全的路段將車子停穩,給家屬遞上一瓶水,讓家屬舒緩情緒,也保證行駛安全。“來,喝口水,您先緩緩,咱不着急,等您平復好了,我們再啓程,我會陪着您。”不慌不忙,簡單的話語,總讓人感到暖心。

每一次與家屬的對接,他儘量柔聲細語,叮囑好細節;每一次搬擡,他都用最大的敬意,保證逝者的尊嚴;每一次行駛途中,他時刻保持着警惕,儘量讓車慢一些、穩一些;每次遇到顛簸路段,他都會提前減速,確保遺體不受任何打擾……

“每當家屬向我鞠躬,我都深深地被觸動,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令人尊敬的。我是一名駕駛員,更是一個生命守護者,守護着逝者的安寧,也守護着生者的悲慼。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我感受過太多生離死別的無力,更見證着生命的強大和不朽。未來,我將繼續堅守崗位、守護生命,弘揚職業的尊嚴和高尚。”貫君說。

火化車間副班長朱文悅

技術專家維護檢查機械不含糊

“給他一堆零件,他能給你拼出一臺火化機來。”這是同事們對朱文悅的評價。在東郊殯儀館,有着28年工作經歷的朱文悅堪稱火化車間的技術專家。常年駐守單位,維護好12臺火化機,保證家屬儘快順利取灰。作爲火化車間副班長、技術員,這是朱文悅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詮釋着他對這個崗位最樸實的堅守。

來到東郊殯儀館之前,朱文悅在江西工作了多年,上過幾十米的高爐、鑽過陰暗潮溼的地溝,練就了一身維修火化機的硬功夫。2009年,憑藉自身實力,他正式加入東郊殯儀館,挑起了火化車間機器維護的“大梁”。

“只要遺體開始火化,要保障家屬儘快取灰,中間不能出現任何故障,就算前面的環節服務做得再好,火化設備出現‘小脾氣’,家屬肯定得着急,我們必須保障逝者走好這最後一程。”每天上崗前,朱文悅都要檢查設備狀態是否良好、各種參數是否正常,並叮囑作業員一定按章操作,多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工作中,每隔十分鐘他就要認真巡視一遍,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

有一次,有個火化爐的濾油器在工作時出現了滲漏現象。因爲火化爐運行時處於高溫高熱狀態,柴油燃料本身又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濾油器漏油是常見問題。“當時我在巡視時正好發現了,趕緊停爐,戴上防燙手套和護目鏡,將油路管線拆開,仔細檢查問題所在,再加緊更換零件、清洗濾網、排出空氣、繼續點火。”作爲熟練工,一整套程序一氣呵成,迅速解決了問題,保證火化及時完成。但因爲挨着高溫的火化爐,他早已汗流浹背,這是他的工作日常。

在火化車間工作並不輕鬆,裡頭的溫度可以說是“冬冷夏熱”:車間必須保持通風,有時冬天裡頭的溫度比外面還冷。夏天就更熱了,火化爐本身溫度就高,火化結束時炕面的溫度可高達七八百攝氏度,頂着高溫在炕面邊上撿灰,衣服一下子就溼透了。“因爲高溫總能把眼鏡的鍍膜烤花了,基本上一個月就得換一次眼鏡片。”朱文悅笑着說。

在千錘百煉和不斷的學習中,朱文悅的維修技術也在日益精進。在外單位考察,發現了更加耐用的爐膛材料,他便親自給供應商提建議,讓爐膛的使用壽命成倍增加;館內開展火化爐設備的更新升級,他親自繪製了火化機改造電路圖,不僅實現了同樣的目標,還省下一大筆經費;爲了讓更多同事能夠隨時應變處理問題,他“手把手”帶出了三個徒弟……

一切只是爲了服務好逝者和家屬。朱文悅說:“家屬的每一次感謝、每一分認可,都讓我覺得這份職業很高尚,工作很有成就。”

原標題:北京市東郊殯儀館舉行公衆開放日 全面展示日常管理規範和服務標準

40項殯葬惠民措施強化移風易俗

昨日(22日),北京市東郊殯儀館舉行2024年清明公衆開放日活動。本次活動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爲主題,用“情景劇”方式全面展示了該殯儀館日常規範管理和服務標準,以及“親情陪伴、服務無限”的人文情懷。屬地社區羣衆、社會工作者、行風監督員等100多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據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東郊殯儀館繼續聚焦惠民便民,集中推出了喪葬商品優惠10%等40項便民惠民措施。

昨日下午,在生命文化情景劇《勳章》展示中,東郊殯儀館2024年清明公衆開放日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活動中,東郊殯儀館工作人員通過情景劇演繹,串起了館內各類專業服務,以共情、陪伴、策劃、整容、火化、撫慰等殯儀專業模式,幫助“一位92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完成“體內彈殼的保留和麪容修復”等喪事活動。

據瞭解,近一年來,東郊殯儀館發揮國家一級殯儀館的作用,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殯葬服務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需求,受到首都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該館的系列化惠民舉措更加務實,下調了18種喪葬商品價格,加強了節地生態殯葬的宣傳和服務配套。在今年清明節期間,集中推出了喪葬商品優惠、免費提供喪禮策劃、骨灰祭奠室、骨灰寄存格位花籃換新、代祭、心理撫慰等40項便民惠民措施,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

隨着理念的變化,該館的生命文化融入性也在顯著增強。東郊殯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堅持用先進文化教育人、薰陶人、感染人,精心打造東郊特色殯葬文化,重點實現“兩個轉變”,即從“遺體處理者”向“生命文化傳承者”轉變,強化職業認同、敬業精神;從“專注於逝者”向“專注於生者”轉變,強化移風易俗、厚養薄葬。

爲此,東郊殯儀館創新“陽光洽談”模式,設立“羣衆諮詢室”,拓展水溶祭祀和入爐火化儀式,推出對外服務智能平臺,規範智能收費系統;建立殯社聯動機制,將社會工作方法融入殯葬服務,開展專業化的悲傷輔導;精心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運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發的生命文化體驗館,讓民衆沉浸式感受生命起源、殯葬儀式、喪葬禮俗等,以科技賦能推廣生命科普和文化教育,幫助公衆以更多元、深入的方式接觸生命教育,促使人們以更理性、平和的態度面對生命的離去和喪親之痛,促進殯葬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助力社會心理建設和中華傳統優秀殯葬文化的傳承。

在人員素質方面,館內的隊伍專業化程度持續提升。積極構建以遺體接運師、遺體整容師、遺體火化師、殯儀服務員、骨灰管理員爲主體的“三師兩員”隊伍建設體系。按照“請進來、走出去、調研學、論壇講、實踐磨”的思路,結合崗位特點,加強學習深造、技能培訓、參賽歷練,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服務技能。發揮“衛豔茹大師工作室”作用,培樹康寧整容美護工作室等其他技能大師工作,持續強化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該館已有86人取得相關殯葬技能等級證書,2人被評爲全國技術能手,1人獲得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1人被評爲全國殯葬工作先進個人。

走進東郊殯儀館,顯得十分整潔有序、古樸大方。據介紹,近期,館內完成了功能區域劃分、火化機尾氣後處理系統、車間新風系統、告別廳、遺體整容美護區、牌匾路標等優化改造,環境形象發生顯著變化。據瞭解,該館近幾年被評爲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市級交通安全工作成績突出單位;團支部被評爲北京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火化車間榮獲北京市“青年文明號”稱號。

遺體接運師貫君

“擺渡人”護航逝者最後一程

正如其名,對待這份工作,貫君始終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他是東郊殯儀館車隊的一名遺體接運師,常被人們稱爲“生命最後一程的擺渡人”,從對接、取棺、搬擡、入箱到駕駛,每一個環節他都一絲不苟。從逝者家中或醫院到殯儀館,短短不過數十公里的路程,他總能用一次次專業的服務、一聲聲溫情的慰藉,讓逝者順利走完歸途,也讓生者得到寬慰。

“正式出車前,我們會提前檢查車輛情況,跟家屬打電話對接,確認逝者所在位置,叮囑家屬準備好材料。爲了防止路上出現意外,我們一般會比家屬預定的時間提前抵達。”別看只是一趟接運,工作卻很是講究。雖然“官方職稱”是遺體接運師,他總要做許多“幫忙的事”,比如幫助家屬給逝者穿衣、幫助搬擡下樓。

之前,有位90多歲的老太太在家裡去世,她的兒子和兒媳已經70多歲,兒媳腿腳不便,兩個人根本沒法幫老太太換壽衣,更別提擡下樓了。見狀,貫君二話沒說,戴上手套和口罩,爲老人穿好衣服,放入屍袋,與逝者的兒子一同將老人“請”到了車上,安全接回館裡。“當時老兩口又是鞠躬又是道謝,還想奉上一份心意,但我當時就謝絕了,逝者爲大,這是我們的義務。”

這份工作讓他見多了生離死別,更要常常安慰家屬。在回殯儀館的路上,貫君會試着跟家屬聊天,緩解家屬的悲傷情緒。遇上高壽去世的,他會寬慰家屬,人都會走這一程,高壽離開,也算是“喜喪”。要是遇上“白髮人送黑髮人”,有的家屬因過度悲痛而情緒失控,他就會找個安全的路段將車子停穩,給家屬遞上一瓶水,讓家屬舒緩情緒,也保證行駛安全。“來,喝口水,您先緩緩,咱不着急,等您平復好了,我們再啓程,我會陪着您。”不慌不忙,簡單的話語,總讓人感到暖心。

每一次與家屬的對接,他儘量柔聲細語,叮囑好細節;每一次搬擡,他都用最大的敬意,保證逝者的尊嚴;每一次行駛途中,他時刻保持着警惕,儘量讓車慢一些、穩一些;每次遇到顛簸路段,他都會提前減速,確保遺體不受任何打擾……

“每當家屬向我鞠躬,我都深深地被觸動,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令人尊敬的。我是一名駕駛員,更是一個生命守護者,守護着逝者的安寧,也守護着生者的悲慼。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我感受過太多生離死別的無力,更見證着生命的強大和不朽。未來,我將繼續堅守崗位、守護生命,弘揚職業的尊嚴和高尚。”貫君說。

火化車間副班長朱文悅

技術專家維護檢查機械不含糊

“給他一堆零件,他能給你拼出一臺火化機來。”這是同事們對朱文悅的評價。在東郊殯儀館,有着28年工作經歷的朱文悅堪稱火化車間的技術專家。常年駐守單位,維護好12臺火化機,保證家屬儘快順利取灰。作爲火化車間副班長、技術員,這是朱文悅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詮釋着他對這個崗位最樸實的堅守。

來到東郊殯儀館之前,朱文悅在江西工作了多年,上過幾十米的高爐、鑽過陰暗潮溼的地溝,練就了一身維修火化機的硬功夫。2009年,憑藉自身實力,他正式加入東郊殯儀館,挑起了火化車間機器維護的“大梁”。

“只要遺體開始火化,要保障家屬儘快取灰,中間不能出現任何故障,就算前面的環節服務做得再好,火化設備出現‘小脾氣’,家屬肯定得着急,我們必須保障逝者走好這最後一程。”每天上崗前,朱文悅都要檢查設備狀態是否良好、各種參數是否正常,並叮囑作業員一定按章操作,多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工作中,每隔十分鐘他就要認真巡視一遍,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

有一次,有個火化爐的濾油器在工作時出現了滲漏現象。因爲火化爐運行時處於高溫高熱狀態,柴油燃料本身又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濾油器漏油是常見問題。“當時我在巡視時正好發現了,趕緊停爐,戴上防燙手套和護目鏡,將油路管線拆開,仔細檢查問題所在,再加緊更換零件、清洗濾網、排出空氣、繼續點火。”作爲熟練工,一整套程序一氣呵成,迅速解決了問題,保證火化及時完成。但因爲挨着高溫的火化爐,他早已汗流浹背,這是他的工作日常。

在火化車間工作並不輕鬆,裡頭的溫度可以說是“冬冷夏熱”:車間必須保持通風,有時冬天裡頭的溫度比外面還冷。夏天就更熱了,火化爐本身溫度就高,火化結束時炕面的溫度可高達七八百攝氏度,頂着高溫在炕面邊上撿灰,衣服一下子就溼透了。“因爲高溫總能把眼鏡的鍍膜烤花了,基本上一個月就得換一次眼鏡片。”朱文悅笑着說。

在千錘百煉和不斷的學習中,朱文悅的維修技術也在日益精進。在外單位考察,發現了更加耐用的爐膛材料,他便親自給供應商提建議,讓爐膛的使用壽命成倍增加;館內開展火化爐設備的更新升級,他親自繪製了火化機改造電路圖,不僅實現了同樣的目標,還省下一大筆經費;爲了讓更多同事能夠隨時應變處理問題,他“手把手”帶出了三個徒弟……

一切只是爲了服務好逝者和家屬。朱文悅說:“家屬的每一次感謝、每一分認可,都讓我覺得這份職業很高尚,工作很有成就。”(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