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檢察院:電商促銷、流量分成、賬號維護等地帶互聯網腐敗高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瀟 北京報道

互聯網行業的反腐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7月25日,北京市檢察院就此前開展的治理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犯罪專項工作,介紹工作情況。

數據顯示,自去年4月以來,北京全市檢察機關辦理了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犯罪案件126件,涉及207人,主要罪名是行賄受賄、職務侵佔。

21記者注意到,在北京市檢察院列舉的6起典型案例裡,4起爲職務侵佔案,2起爲行賄受賄案。從移送司法的案件判決結果來看,職務侵佔罪的判決力度比較大,最高被判處了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處罰金人民幣35萬元。

電商領域頻發,基層“油水”多

北京市檢察院介紹,從打擊治理專項工作中,他們注意到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犯罪有兩大特點:一是與互聯網業務緊密相關,二是涉案人員大多在基層。

以往的商業腐敗犯罪主要集中在商品流轉等關鍵環節,但互聯網商業腐敗犯罪與自身業務場景直接相關,涉及運營、流量、數據。北京市檢察院尤其提到,電商領域是一大高發區。

比如,典型案例中的一個電商業務場景爲提前獲知促銷信息。2019年,某科技公司股東趙某爲了提前獲知促銷信息,先於其他採購商下單,向電商企業的銷售人員陳某行賄超過22萬元。收到錢款後,陳某單獨給趙某發送低價商品鏈接,趙某最終從中獲利了40萬元。

典型案例裡還提到了直播電商的賬號維護,運營人員收錢幫主播加入“白名單”,受賄金額達到300萬元;第三方派遣人員利用“先用後付”的滯後性,把客戶貸款截留到個人賬戶中,轉移超過18萬餘元……

在上述提到的幾起案件中,行爲人都是運營崗、商務崗的普通職員。北京市檢察院表示,這是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案件的特點。商業腐敗的涉案人員不需要身處高位,往往位於基層、沒有管理權。

“互聯網企業通常採取簡化層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一些負責具體業務的工作人員權利較大,手握資金額度也很高,所以非常容易滋生商業腐敗的風險。”北京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副主任陳禹橦解釋,一些商業賄賂的權錢交易行爲現在來看比較隱蔽,受賄方和行賄方有時候會形成利益共同體,也增加了發現查處的難處。

一些企業的廉潔風險防控風控薄弱,也爲滋生內部腐敗提供了土壤。北京市檢察院表示,一些互聯網企業在創業初期把更多資源投入到業務部門,內部反腐監管制度建設相對滯後。

像在一起2022年的典型案例中,只有負責電商運營的行爲人一人,掌有公司賬戶的管理員權限。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行爲人得以多次把公司收款賬戶的資金佔爲己有。

下一步重點:繼續協同治理

2022年底,馬化騰在騰訊內部員工大會上,特別強調騰訊內部貪腐“觸目驚心”。他在線上會議裡說,自己看完調查結果才明白,爲什麼很多業務做不起來——“因爲這麼多漏洞在被掏。”

反腐整頓在近幾年逐漸引起互聯網大廠的重視。從2021年開始,各個大廠開始系統性公開每年的反舞弊調查:抖音集團近期發佈的通報顯示,去年查處內部的舞弊類違規案件177件。23人因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佔比達近13%;美團、騰訊2023年通報中,涉案內外部人員共計超過200名。

陳禹橦表示,北京市檢察院已經對互聯網企業制發過多份檢察建議,對重點崗位人員的廉潔風險,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控建議。也希望通過這些溯源治理信號,讓更多互聯網企業意識到內部廉潔機制的重要性。

檢察院也在執行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案件的“一案多查”要求,建立商業賄賂犯罪案件數據庫,通過內外部數據比對碰撞,追訴漏罪漏犯。同時審查是否有其他的違法犯罪線索,將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及時把發現的線索轉移給相關部門。

對於下一步檢察院的行動重點,北京市檢察院表示,治理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犯罪工作是“檢察護企”的專項行動之一,也是爲了維護民營經濟的環境和公平市場秩序,會繼續推進該行動。具體來說,檢察院會聚焦到“維護合作”、“流量分成”等互聯網企業商業腐敗高發領域,並以新修訂的《公司法》實施爲契機,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重點企業的溝通,形成協同治理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