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本報訊(記者王斌)昨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授予北京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未來,北京將實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以花園城市建設爲引領,通過生態網絡完善、森林質量提升、生物家園建設、城鄉增彩延綠和鄉愁景觀延續等五方面行動,着力推進“一屏、三帶、九廊、多片區”生態空間建設。通過見縫插綠,城市綠色景觀將進一步豐滿,大美平原森林建設將實現生態斑塊的互聯互通。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着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北京市立即在全市啓動森林城市建設,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了北京森林城市發展規劃。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北京市“創森”24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並順利通過驗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在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的帶動下,北京積極開展森林進城、森林環城和森林鄉村建設,全市綠色生態空間大幅拓展,厚植了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亮麗底色。北京以“創森”爲抓手,建成了“山區有綠屏、平原有綠海、城市有綠景”的生態宜居城市。

爲了夯實全市生態格局的“四樑八柱”,北京陸續開展了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新增綠化24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總規確定的“一屏、三環、五河、九楔”市域綠色空間結構基本形成。大片的林海構建了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奠定了北京建設生物多樣性之都的綠色基底。據統計,全市現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陸生野生動物608種,其中鳥類達515種,北京已成爲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在森林城市建設的引領下,北京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通過高水平、廣覆蓋的生態產品,讓城鄉居住環境發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變化。2012年以來,全市統籌城市更新和“疏整促”專項行動,新增城市綠地7293公頃,建成一批城市休閒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村頭片林,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5.5平方米提高到16.89平方米,公園總數達1065個,北京成爲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城市宜居環境大幅改善,市民綠色福祉持續提升。

此外,北京市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林果、花卉、種苗、蜂蜜等園林綠化產業年產值超過126億元,重點林業建設項目用工保障本地農民就業7萬餘人,退耕還林後續政策惠及農戶9.5萬餘戶,新型集體林場吸納2.1萬名當地農民家門口綠崗就業。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大偉表示,北京成功創森,標誌着北京森林城市建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爲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以繡花功夫實現大城善治開啓了新曆程。

亮點

未來如何優化北京生態佈局?

昨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大偉表示,未來,北京市將持續開展全域森林生態空間和生態福祉建設,爲百姓提供更優質的生態產品。

“我們特別製作了兩張圖來描繪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新聞發佈會上,高大偉舉起圖板表示,從佈局上將着力推動“一屏、三帶、九廊、多片區”的生態空間建設。

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作爲首都綠色屏障的“一屏”地區,將實施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提高我國北方防沙帶北京段的防風固沙和水源涵養功能,保障首都生態安全。

“三帶”是淺山遊憩帶、潮白河生態綠帶和南部環京綠帶。在淺山遊憩帶將建設一條從西南延伸至東北的森林步道,貫穿太行山、燕山前山臉,通過補植鄉土彩葉樹種,構建500公里的大美生態綵帶。在潮白河生態綠帶,積極推進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在南部環京綠帶,將圍繞永定河-拒馬河、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周邊等重點區域開展生態系統治理,形成大尺度生態空間。

“九廊”是以市域綠色空間九條楔形綠色廊道爲本底,提升森林質量,促進現有生態斑塊互聯互通,爲城市輸送清風綠波。

“多片區”是構建平原地區大尺度生態源地,平原的森林將蔓延成林海,形成萬畝以上綠色空間斑塊40處、千畝以上綠色空間斑塊510處。在城區通過見縫插綠,打造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觀,夯實大美城市森林骨架支撐,打造百姓身邊的多功能大美平原林海。

高大偉表示,爲了給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福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將充分利用好全市綠色生態資源,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拓展服務功能,在全市打造“三環、百道、千園”。

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的百餘個公園品質將得到提升,並圍繞中心城區打造10個高品質城市公園組團。在城市外圍二道綠隔地區建設9個郊野公園羣,着力構建藍綠交織、林田環繞、綠道連通的郊野公園環。同時,推動建設山水相連的環首都森林溼地公園環。

文/本報記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