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債務陷阱奪戰略港與機場 智庫:不!一帶一路更精明

儘管媒體常常報導北京利用BRI,在沿線國家形成債務陷阱,進而控制戰略港口與機場;但派克斯認爲,北京其實更偏好「拿了就走」的資產,如此可省去冗長的法律流程。也因此,沿線國家出現反悔的情況愈來愈普及。圖爲中國大陸與寮國一帶一路鐵路計劃。(圖/新華社)

美時事新聞雜誌《外交家》29日專訪AidData執行長派克斯(Brad Parks),談論對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BRI)的看法。儘管媒體常常報導北京利用BRI,在沿線國家形成債務陷阱,進而控制戰略港口與機場;但派克斯認爲,這無疑是媒體塑造的神話,北京其實更偏好「拿了就走」的資產,如此可省去冗長的法律流程。也因此,沿線國家出現反悔的情況愈來愈普及。

※以貸款爲主的一帶一路

派克斯指出,一帶一路的要點有三。第一,自北京宣佈BRI以來,中國大陸在沿線國家的開銷以2比1遠勝於美;然而,北京驚人的數字多半透過借貸模式而非援助來完成,並維持貸款與補助金的比例在31比1;其中,多筆貸款價格等於或接近商業利率。

其次,接受貸款的國家普遍低報實際或潛在的還款義務,金額相當於接受貸款一方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8%。

※買家懊悔情況漸盛

再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買家懊悔」(buyer’s remorse)的現象愈來愈明顯。畢竟,高達35%的BRI基礎建設計劃組合遇到重大執行問題,如貪腐醜聞、勞工違法、環境危害與民衆抗議。這些導致計劃喊卡甚至取消的情形不斷攀升。

派克斯進一步指出,大陸如今的債務負擔明顯較先前理解來的高:42個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其對北京的債務風險規模已高於自身GDP的10%。

※北京偏好抵押

大陸國有銀行正透過實行更強而有力的保障措施,來管理可能跳票的還款風險。在2000年代初期,北京海外貸款組合約有30%爲抵押品、第三方還款擔保或信用保險;到了BRI時代,這一組合數字飆升爲近60%。

對北京而言,降低風險的最佳選擇爲抵押品。大陸國有債權人向海外借款人提供的50筆最大貸款中,高達40筆有抵押品;其中,大陸國有銀行更傾向以港口、電網等非流動性實體資產作爲抵押。

儘管媒體往往大肆張揚借款國在無法還款時,戰略港口遭北京扣押;但派克斯認爲這是新聞塑造出來的神話。大陸放款人更聰明,他們更喜愛將債務抵押在完全流動而能「拿了就走的」資產上。

一般而言,北京會要求借款人在離岸、貸方控制的銀行帳戶,存入一筆最低現金;一旦出現借款人拖欠環款,大陸國有銀行會直接自該銀行帳戶中扣除資金,這完全無須透過法院追討逾期債務,而省去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