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長照專車績效低 議員質疑:幹領補助款

臺北市議員戴錫欽。(本報資料照/鄭任南攝)

臺北市長照交通專車年年增加,但使用率僅9%,更有民衆抱怨預約不到,臺北市議員戴錫欽踢爆,目前全市共有7家業者、68輛專車提供服務,每車每年可領90萬補助,但3月1日至21日期間,竟有23輛領錢不載客,他質疑補助門檻過低,導致業者在績效達標後停駛。

對此,社會局表示,北市已於去年7月起,調整長照交通特約單位的專車補助規定,每月服務績效從平均每車每工作日服務趟次至少4趟次,提高至少6趟次,並規範每月每車出車率須達70%,否則將扣除未達績效比例的補助款,同時加入特約車提供彈性服務。

戴錫欽質疑,北市每年花300多萬維護長照專車網路預約平臺,但失敗率卻高達44%,且全市共有7家專車、7家特約車提供預約服務,卻規定一次卻僅能預約3家業者,若3家都額滿則須改用電話預約,爲何不參考體育局建立的運動中心預約系統,改善不親民的缺點。

戴錫欽批評,雙北目前都在執行長照2.0的長照專車補助案,但北市在業者「營運績效標準」上門檻過低,反觀新北市幅員較臺北市廣大,新北要求每日平均7趟次,比臺北市的6趟多1趟,臺北市的門檻過低,北市應重新檢討。

社會局指出,市府去年10月起長照交通接送系統平臺,可預約及取消車輛、車資報價及餘額查詢、即時掌握車輛接送狀況,也提供民衆線上滿意度調查,預約功能如第一次預約失敗,可運用系統再次預約或電話預約,未來將持續優化系統平臺功能。

至於長照交通補助專車申請審查,社會局則說,現階段有明訂申請文件和審查標準,綜合參酌各家服務單位過往營運狀況、相關係統、車輛與人力設置狀況、預計執行方式及預期服務效益,邀集學者專家組成小組召開會議審查,未來將再研議精進評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