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抽驗蔬果農藥 不合格率達13.7%

衛生局檢驗甘𫉄葉含有過量殺蟲劑,目前已下架並一請來源衛生局處辦。(臺北市衛生局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

爲維護食用生鮮蔬果的安全,臺北市衛生局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等處抽驗生鮮蔬果,1月共計抽驗51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7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3.7%,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陳怡婷指出,殘留農藥含量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若無法交代來源,可處分販售業者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北市衛生局指出,此次抽驗7件不符規定蔬果產品,包含菠菜、白蘿蔔、甘藍包心白菜等商品,抽驗地點包含第一市場零批場、翔樂蔬果商行、旺來鮮果園等攤商,目前不合格商品已全數下架,並移請來源處衛生局處辦。

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農藥殺菌劑四氯異苯腈、賽座滅、福多寧;殺蟲劑因滅汀、達特南、芬普尼、阿巴汀、氟芬隆、託福鬆、納乃得;殺線蟲劑福賽絕,均爲合法登記並領有許可證的農藥,覈准使用在限定類別農作物,但殘留農藥含量應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

陳怡婷指出,已通知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依據「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針對違規供應商停止供應10天,第2次將廢止供應人資格,並加強進場交易蔬果及不合格產品供應業者查驗。

衛生局提醒,民衆應優先選購當季蔬果,並在食用或烹調蔬果前,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處,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着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與烹煮蔬菜時,將鍋蓋打開等方式,來減少及降低農藥的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