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車業者 盼紓困延至9月

北市公車虧損連連,議員張斯綱籲延長紓困補助至9月底。(本報資料照)

臺北市政府啓動市區汽車客運業營運紓困,補助期間爲5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臺北市議員張斯綱表示,近日接到許多公車業者陳情,營運收入驟減,營業支出卻暴增,「快要撐不下去了」,要求延長公車業者的紓困補助至9月底。北市公運處說,是否延長紓困會做後續評估。

張斯綱表示,這2年受疫情的影響,市民減少頻繁移動及自發不外出,導致公車搭乘人次下滑,以臺北市大都會聯營公車載客量爲例,2021年運量比2020年減少3057萬9058人次,減少25.73%,今年1到4月運量與2020年1到4月相比,減少487萬150人次,減少13.4%。

張斯綱說,近日接到許多公車業者陳情,因疫情變化反映在大衆運輸運量,導致聯營公車運量下滑,營運收入驟減,且業者爲配合市府推動4年400輛電動公車上路政策,積極購置電動公車及擴充相關設備設施,業者收入大幅減少,營業支出卻暴增,「已經快要撐不下去了」。

張斯綱解釋,電動公車須充電,停放車輛數因此受限制,必須尋覓更大規模的停車基地,也讓土地成本增加,電網供電、設置充電樁、相關設備設施等,都讓業者財務資金調度十分沉重。

北市府啓動市區汽車客運業營運紓困補助,每車每月補助8000元,補助期間爲年5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但業者反映,接着就是暑假期間爲營運淡月,補助成效有限。

張斯綱認爲,受疫情衝擊、綠運輸政策、勞動條件提升等影響,業者虧損愈來愈嚴重,要求北市府將公車業者的紓困補助延至9月30日,虧損補貼應滾動式檢討,儘速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公運處副處長尚錦堂說,疫情對各行各業衝擊主要是從4月開始,因此紓困從5月至7月,後續也會對各行各業振興措施,是否要延長紓困,之後會做後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