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小午餐加菜 每月吃1次有機菇

臺北市教育局規畫爲國小學生午餐提供每月1次有機菇,今年預計編列480萬元預算,將送入臺北市議會審查,通過後明年2月實施。圖爲臺北市長蔣萬安(左)日前視察國小學生營養午餐供應情形。(摘自蔣萬安臉書/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市教育局補助國中小學生,每週營養午餐可以吃到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爲了讓午餐更豐富、營養,教育局2日宣佈要替國小12萬名學生加菜,明年2月開始,每月都能吃到1次有機菇。

教育局先前已補助國中小午餐每週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教育局體育及衛生保健科長許巧華昨表示,考量菇類有高度營養價值,決定112學年度下學期開始,與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合作先在國小試辦每月供應1次有機菇,而有機菇不算入原本的有機3菜1米,盼透過加菜讓小朋友享用更健康、豐富的午餐。

許巧華說,教育局針對有機菇補助1餐4元,以臺北市國小生約12萬名、10個供餐月分計算,今年會編列約480萬元預算送入臺北市議會審查,通過後預計明年2月起可以在各國小實施。

不過,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認爲,讓孩子吃得更健康,相信不論朝野都支持,但教育局應說明,以往學童吃的菇類與未來供應的有機菇有何差異?假設以往孩子吃的菇都是有機菇,會建議改供應其他有機蔬菜。

民進黨市議員王閔生說,支持教育局爲小朋友供應有機蔬菜,但政策不要想到哪、做到哪,應該加強監督團膳業者供餐營養度及品質,也要了解現在學生喜好的料理方式,請團膳業者適度調整,讓小朋友願意吃營養的有機蔬菜。

民衆黨議員陳宥丞表示,延續有機3菜1米政策,再多提供每月1次有機菇當然是好事,只是考慮到進口蛋爭議,仍建議教育局控管好蛋料理的品質,也希望教育局評估物價上漲幅度,適度調整每年補助經費。

臺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嘉鴻說,團膳業者會使用北農供應的黑蠔菇、金針菇、杏鮑菇、金滑菇、木耳等有機菇,以切丁或切片方式與肉類、其他蔬菜一起拌炒或煮湯。

高嘉鴻指出,以往小朋友吃到的菇類不一定是有機菇,且由於菇類成本高,入菜份量也不多,教育局確保學童每月可以吃到1次有機菇,讓營養午餐食材更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