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智慧停車1位2柱 民衆傻眼怎繳費

臺北市議員鍾佩玲發現,智慧停車柱出現「1位2柱」的怪象,民衆質疑到底要在哪個停車柱繳費,並擔心是否會被重複開單。(臺北市議員鍾佩玲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北市停管處爲加速推動「智慧化開單暨收費系統」,今年初陸續設置智慧停車柱,但臺北市議員鍾佩玲發現,智慧停車柱出現「1位2柱」的怪象,造成民衆質疑到底要在哪個停車柱繳費,也擔心會被重複開單。停管處副處長許文彬表示,多設一支智慧停車柱爲輔助,讓辨識率更準確,不會有重複開單問題。

鍾佩玲表示,依2021年針對智慧收費車柱計劃預算的附帶決議,智慧停車柱辦理範圍,改爲全市「主要幹道」的時段性禁停格位,設備須送檢驗單位驗證,並公告實施路段及管制方式,但現在北市很多智慧停車柱設置點位,並非位於「主要幹道」,且設置前後也未確實公告於官網。

鍾佩玲指出,經過敦化南路近仁愛圓環處,還看到1個停車格卻設置2支智慧停車柱的怪異景象,其中1支還建置在路口紅線禁停範圍,給出的建置理由是可增加準確度。

她質疑,智慧停車柱的感應辨識功能是否有通過檢驗,否則爲何需要透過增設增加準確度,而且此舉會造成民衆困擾,到底要在哪個停車柱繳費,也擔心會被重複開單。

鍾佩玲直言,加速推動「智慧化開單暨收費系統」並非不可,但預算執行理應依預算附帶決議辦理,而非如雙城論壇預算,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且智慧停車柱未全依要求設置在主要幹道的新進停車位,可見北市府在政策實施上任性妄爲、毫無章法。

許文彬迴應,臺北市智慧停車柱設立在時段性禁停路段,而時段性管制禁停路段大部分都在主要道路,目的不只收費,還有取締違規停車,如果不是在主要幹道,也是要有交通管理的時段性禁停概念,纔會設置智慧停車柱。

至於爲何1位設置2柱,許文彬解釋,智慧停車柱須用影像辨識車牌、記錄時間,並用這些資料開單,一般來說,2個車格設置3支,4個車格有5支,多1支爲輔助,可以辨識前後車牌,讓辨識率更準確,還有雷達感應進出時間,不會有重複開單問題,未來設置地點若有公告不足,也會確實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