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炸毀之謎:追蹤俄國金雞母與歐洲「能源算計」
左爲烏克蘭一處靶場內,放置普丁肖像當靶;右爲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9月被炸,導致天然氣外泄。 圖/美聯社、法新社
原來海底管道泄漏天然氣,看上去就像地獄裡滾燙冒泡的油鍋一樣。
2022年9月波羅的海兩條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和2號被炸,是俄烏戰事半年多來,在我腦海印記最深的畫面。這不是我第一次見識這種末日景象。早在1990年代波斯灣戰爭開戰頭幾個月,伊拉克爲了對抗美國聯軍進攻,實施焦土政策,一口氣炸燬700座油田,頓時沙漠上惡煙滾滾,大火蔓延,延燒近一年,至今還深印我腦海。
那時我壓根沒有「地球暖化」概念。但是這一次,氣候變遷不僅是遠方戰爭的新聞,這次我知道,天然氣主要的成分甲烷是加速地球暖化的關鍵物質,而且波羅的海距離北極不遠,大量甲烷從被炸燬的管道逸出,對北極融冰的速度無異火上加油。兩極融冰,海平面上升,對太平洋的臺灣這樣的島嶼影響深遠,而我們的島卻深陷鋪天蓋地的選戰宣傳,居民被淹沒在意識形態和抹黑的消息中,無暇顧及海平面上升的遠憂。
事件發生後,瑞典、丹麥、德國分別展開獨立的犯罪調查,10月底,俄羅斯也被容許加入調查。11月上旬調查組公佈,找到一些爆炸碎片;但找到碎片,距離找到罪犯還有一段距離,就如同找到子彈,不見得找得到兇手。兇手可能在行兇前,就做好了萬全的反偵測準備。
果然,據總部在紐約,利用衛星觀測和人工智能分析引擎提供全球情報的Spaceknow公司,發現在北溪管道爆炸前有兩艘「黑船」靠近事件現場。
此「黑船」可不是打開日本門戶的黑船。稱其「黑船」是因這兩艘船把自動識別系統(AIS)訊息關閉。這種作法相當罕見,因爲國際法規定,全球航運的船必須開啓自動識別系統。這其中包括位置訊息和一般訊息等,以防船隻碰撞。這是保護波羅的海自然環境的必要措施:波羅的海、北海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萬一船隻碰撞,油泄,不敢想像。
在爆炸發生前經過事發地的船隻不止這兩艘船,但只有這兩艘關閉了識別訊號。他們的目的不明,但很明顯,來往船隻這麼多,大家都規規矩矩,只有他們倆不同,合理推斷他們嫌疑最大。他們到底是誰?調查人員正在利用其他辦法解密,物理證據破案只是時間問題。但是要「政治上破案」,可能永無真相大白的一天。不過,本文就來試試推理破案的線索,也就是「犯案動機」。
波羅的海瑞典經濟區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被炸。 圖/法新社
「原來海底管道泄漏天然氣,看上去就像地獄裡滾燙冒泡的油鍋一樣。」 圖/瑞典海岸警衛隊
▌北溪管線的重要性
炸燬北溪1號和2號管線,到底是誰幹的?早在仲夏,戰情專家就預視,冬天是左右俄烏戰局的時刻,俄羅斯可以切斷西歐的天然氣管道,讓西歐居民難過冬;切斷供電,讓烏克蘭產生大量難民西渡歐洲。歐洲各國政府,特別是支持烏克蘭最力的德國將面臨來自居民的壓力——能源、糧食成本都上升,左右政府支持烏克蘭的決心。11月17日,俄羅斯以導彈襲擊烏克蘭多處電廠,導致1000萬烏克蘭人沒有電可用,正是這種居心。綜上,暗地破壞天然氣管道可以降低俄羅斯對西歐天然氣供應,又不受到人道責難壓力。
北溪天然氣輸送管,是俄羅斯和德國共同經營的波羅的海海底天然氣管線之一。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後,俄羅斯失去波羅的海主要出口港,於是在1997年推出波羅的海油管計劃(Baltic Pipeline System, BPS),動工建設從西伯利亞到芬蘭灣的陸上油管和天然氣管道,又在靠近巴倫支海岸的港口莫曼斯克(Murmansk)開設北方油路,出口石油,多銷往歐洲。
蘇聯1991年解體後,大量的科學家和知識份子出走,加上前蘇聯邦國分崩離析,國家資源還在重組,俄羅斯經濟10年沒什麼起色,一直到公元2000年前後俄羅斯人還是苦哈哈的。社會經濟不行,稅收收入不好,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俄羅斯國土那麼大,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要維持國家經濟收入,出售這些天然資源勢在必行。後來經過長期經營,天然氣和石油出口佔俄羅斯出口52%,佔整個俄羅斯GDP的20%,可見其有效性和成功。
波羅的海海底管線,可分爲陸地與海上兩段,陸地段從西伯利亞、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將油田開採的天然氣輸送到芬蘭灣,海上段從俄羅斯通過海底油管輸送到德國。2001年,陸地段的管道建設完成,每年的產能可達7650萬噸,剩下的事就是賣到歐洲去,但這也是最複雜的階段。
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以及繼任擔任總理15年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都支持北溪管道的建設。2011年海底管道,也就是北溪1號管道完成,2012年直接啓用輸氣到德國,從此以後能源源源不絕進入歐洲,鈔票源源不絕進入俄國。這聽起來是多麼完美的商業計劃。
位於德國盧布明的「北溪2號」天然氣接收站內,描繪北溪管道途經的國家地圖。 圖/美聯社
北溪1號和2號管線被炸後,巡邏船隻在挪威的Sleipner A海上油井平臺附近巡邏。 圖/歐新社
▌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武器」
然而建設海底管道,把能源(石油和天然氣)賣到歐洲,這讓美國、和烏克蘭大大緊張。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原本主要是通過烏克蘭、波蘭、白俄羅斯這一條路徑運送,沿途這些國家每年可收取大量過路費。對烏克蘭來說,這不僅每年損失幾十億到幾百億美元的收入,而且也失去了牽制俄國的工具;對美國來說,歐洲過度依賴俄羅斯能源,將破壞美國在歐洲佈下的能源秩序,波及至北約棋局,北約國家將因能源而受制於俄羅斯,這是美國不願見到的。
根據《BBC》報導,歐盟有40%的天然氣、27%的進口石油來自俄羅斯,歐盟每年爲這些能源供應,支付4,000億歐元作爲代價。向歐洲出售能源,可謂俄羅斯的金雞母,之前有北溪1號不夠,產能還是過剩,於是與德國合作建北溪2號,企圖佔據更多市場。
泛歐洲的產油國不只俄國一國,波羅的海海底下的管道也不只俄羅斯到德國這一條。芬蘭到愛沙尼亞有一條,丹麥、瑞典到德國也有天然氣管道;挪威到波蘭有一條,波蘭到丹麥同樣有天然氣管道,意思是,海底下交錯着各國的天然氣管道。
波羅的海周邊的石油輸出國最大的是挪威(不得不讚嘆,這個歐洲產油大國國內只有1.4%使用化石燃料能源,其餘98.6%是靠風力和水力發電),此外還有丹麥,芬蘭也是石油輸出國。但沒有一國如同俄羅斯一樣同時是軍事大國同時又是產油大國,而且深具地緣政治野心。
對各國而言,石油進口來源越多,越減少對某一產油國的依賴,就越自由,也就是說從政治經濟到外交就越靈活。跟俄國素來不和的波蘭就一直想擺脫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性,積極建設從挪威到波蘭的能源管道。而俄國相反思考,能源是它的王牌,歐洲各國因爲能源需求脫離不了俄國的影響。
「北溪油管是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武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
烏克蘭戰爭掀動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平衡。北約軍事支出第四大的德國,以及死對頭美國支持烏克蘭,俄羅斯固然不悅,但也要考慮經濟層面的得失。不論能源輸出或進口國都要仔細拿捏——你不能一面跟敵國打仗,一面又跟敵國買能源;你不好一面欺負人家,又逼着人家跟你買能源。但在歐洲能源是賣方市場,如果你毫無選擇,只能受制於人。烏克蘭、德國、波蘭和其他許許多多受惠於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國家,特別是原在前蘇聯羽翼下的獨立國協就是長期處在這樣的矛盾當中。
2010年北溪1號動工儀式。 圖/美聯社
位於德國盧布明的「北溪2號」天然氣接收站。 圖/歐新社
據說北溪2號若是開通,「俄羅斯對德國出口的天然氣將成長一倍」至80%,更別說德國還將成爲俄羅斯能源在歐洲的分銷處。圖爲現任德國總理舒爾茨,站立在一臺燃氣輪機旁,該機臺原定將投入北溪1號管線運作。 圖/路透社
▌美國的反對
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當北溪要建設之前,美國就是徹底反對的。
既然出口能源對俄國這麼重要,控制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就能圍堵俄羅斯的擴張。早在2014年美國就成功圍堵「南溪管道」(從俄羅斯通過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亞)。美國還幫助南歐國家建立管道,取代從俄羅斯進口能源。
不論是哪個黨的美國總統,從歐巴馬、川普到拜登總統都試圖阻止北溪管道進入歐洲,北溪1號沒有控制住,北溪2號控制住了。美國原本是歐洲液化天然氣(天然氣冰凍到約零下163度成爲液態,以便運輸和儲存)最大的出口國,建北溪管道不是搶美國市場嗎?或是從俄國的角度來看,你美國不是千里迢迢來搶俄國的利益嗎?美國不論從經濟上和政治上都要反對,俄國鐵定也要反對美國的圍堵。
但正是由於美國想搶救自己的天然氣公司,這一點成爲政治上的軟肋。歐洲的反對者針對美國的私心,對其大加韃伐。環保人士提出,相較俄羅斯的天然氣用管道運輸,美國的頁岩油氣要靠油輪,不僅增加對北極污染的風險,而且運輸過程碳排量高多了,更別說成本也高於俄羅斯的天然氣。
由於歐洲的石油、天然氣產能有限,且不能將進口來源限制於一方,所以向俄國進口成本低廉的能源是經濟考量,也是能源安全戰略——端看從哪個角度看。
一名工人正在檢查即將安裝於北溪管線的天然氣管道。 圖/美聯社
從美國的角度看去,北溪管道輸入德國,並且佔西歐40~50%的天然氣市場(其他是來自挪威、阿爾及利亞),並佔中歐和東歐等十來個國家的天然氣市場75%,這將破壞北約組織的地緣政治秩序以及能源秩序。
在北溪管道之前,因爲冷戰,歐洲的能源受俄國控制還沒有這麼嚴重。俄羅斯通過陸地油管和北溪1號進口到歐洲的天然氣,已經佔了歐洲天然氣市場的40%,超過從挪威進口的天然氣,而且據說,北溪2號若是開通,「俄羅斯對德國出口的天然氣將成長一倍」,這是說,光是德國,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就將佔到80%,更別說德國還將成爲俄羅斯能源在歐洲的分銷處。
難怪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美國就發起制裁。我不難理解強權國家從二戰期間得到的教訓:絕不能在能源格局上讓步。日本就是在南洋被切斷石油供給線而冒進對美國開戰——沒有石油,日本的那些飛機、大砲、坦克、海上航行的航母,就是一堆廢鐵。
1949年初,杜魯門政府對國府故意拖延援華物資,國軍許多坦克、飛機也都成爲廢鐵。沒有石油,等於國家沒有血。在和平時期,高昂的能源成本也將拖垮經濟成長的利潤。誰都想以便宜的能源推動社會運作,然後產生高效的經濟成長。
從歐洲的角度看,如果不從俄羅斯進口,而集中從美國、挪威、阿爾及利亞、卡達、阿塞拜疆等國家,難道不也是另一種受制於人?而且成本要更高。
但是美國認爲,歐洲盟國你不能光看成本,要想想自由,會被牽制。所以美國把賣給歐洲的天然氣戲稱爲「自由氣」。
俄羅斯總統普丁將北溪1號、2號作爲地緣政治武器。圖爲波蘭華沙一處街角,貼滿反普丁海報。 圖/美聯社
位於德國盧布明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圖/美聯社
▌天然氣:歐洲談判籌碼
普丁當然會這麼說,俄羅斯能源深入歐洲,等於是把歐洲的主動脈拉牽到莫斯科,俄羅斯隨手一掐,歐洲就鬧心臟病。這是普丁對付北約的拿手好戲,讓成員國因利益分裂,鬧矛盾。反過來,這是美國和其他反對俄羅斯的歐洲國家最不願見到的。普丁指的「國際恐怖組織」是誰?恐怕指的是西方陣營的「代理人」。
北溪管道被破壞之前,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早就漲得歐洲居民,尤其那些中低收入戶,很有感。美國干預歐洲不要使用俄羅斯的能源也有好多年,美國能影響烏克蘭,就能影響烏克蘭境內的管道。
烏克蘭戰事發生,德國已經停止從北溪2號管道計劃,中止進口俄國天然氣。而俄羅斯爲了牽制歐洲,也在2022年7月停止北溪1號的輸送。現在北溪1號和2號同時被炸,短時間內俄國不得不經過第三國輸送能源到歐洲,這讓俄國回到通過烏克蘭傳送的路徑,給了烏克蘭戰略上的迂迴空間,也讓歐洲國家死了心,於是俄國只能硬着頭皮和烏克蘭桌上談判,這時烏克蘭糧食出口的需求,也有更多的籌碼。
早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俄羅斯就預見能源出口歐洲會產生困難,於是轉頭跟中國簽訂能源合約,約期30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合約,做好了能源戰略佈局。11月28日習近平與蒙古總統會晤,就中俄天然氣管道通過蒙古國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進一步推進達成協議。俄羅斯爲全球原油第三大產國、第二大出口國;天然氣第二大產國、第一大出口國。因此,原油及天然氣皆爲俄羅斯重要的出口品,共佔俄羅斯出口約52%左右。
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破壞,俄羅斯否認自己破壞,指控是英國人乾的,因爲英國也是天然氣輸出國,俄羅斯到德國的管道不通,英國可能受惠。那麼美國、瑞典、丹麥也都有強烈動機。每一方都懷疑另一方。
不論你覺得哪一方是兇手,唯一的事實將會是,愚蠢的人類正用看起來非常聰明的手段加速地球暖化,讓全世界的生物買單。
不論你覺得哪一方是兇手,唯一的事實將會是,愚蠢的人類正用看起來非常聰明的手段加速地球暖化,讓全世界的生物買單。圖爲德國盧布明「北溪2號」天然氣接收站內壁畫。 圖/美聯社